244
 
佛學院園地








覺心觀照

在佛教學院中的每一天,學僧用法、用心、用觀行,
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誨,走著佛陀曾走過的心路,
記錄下對心念的觀照;覺心觀照——是一份修行人的作業。

文/中台佛教學院


恭敬伏慢

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非法師

  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曾問還是王子的達磨祖師:「於諸物中,何物最高?」祖師答:「於諸物中,人我最高。」眾生因執我而起慢心,無論他人是不如自己或是平等,乃至能力強過自己,都認為「我」比較強、「我」最優秀,於是不斷因我慢障礙見道因緣。

   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為解脫故,自降其身。」修行既為解脫,第一要務便是要降伏我慢。《法華經》中記載,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曾為菩薩比丘,名「常不輕」,因眾生皆有佛性,故不輕視任何眾生,對所有人皆禮拜讚歎,由此種下未來成佛的因緣。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亦曾開示:「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業障,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。」因此,我們當學習常不輕菩薩,以恭敬之心降伏我慢。

報恩利他

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三年級 見投法師

  庭園中的重瓣彎子木,俗稱黃金牡丹樹,顧名思義,開花時,色澤鮮黃且花瓣重重交疊、優雅大器又蘊含富貴吉祥之韻,最特別的是,它是向下開花;彷彿把花朵綻放的喜悅,分享、回饋給孕育它的枝幹、土壤及土地上的一切。過些時日,待花兒零落,更將自身投入大地,滋養、培育下一季的花期。

  辭親割愛、剃除鬚髮,告別紅塵家,看似無情,卻是將受用於父母之色身,全心全意奉獻利他,在大善知識的引導下,續佛慧命、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冀期出離三界家、無明家;將小愛化為大愛,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,以知恩、感恩、報恩之心,上報四恩、下濟三塗,於娑婆廣度有情,令諸眾生究竟離苦得樂。

觀行化煩惱

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星心法師

  修習「悲無量心」,思惟眾生有種種的苦,生起悲心,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。反思自己也會因色身不調,而有身心之苦:當身愈苦,心就愈苦;當心愈苦,身也更苦,二者互相影響。當色身受苦時,即使美味佳餚現前,也沒有欲望;但是當色身稍微好轉,習氣又漸漸顯露。

  到底什麼是真實不變?外在的事物沒有變,仍然是佳餚,感受卻不同,原來就是因為這念妄心生滅無常。藉此因緣,透過自身之苦,再觀眾生苦,發出離心。提醒自己,眾生仍在受苦,自己又何忍放逸,貪著外境、追逐五欲?每日如是思惟,將心收攝,以轉化煩惱。

老實面對自己

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  見濯法師

  練習書法,在臨帖的過程中,剛開始總會不自覺地照著自己的習慣書寫。因此書寫完成之後,必定與老師的字跡相差甚遠。發現了這個狀況,於是耐心地一筆一劃臨摹,直到相似,才開始正式書寫繳交的作業。當心念專注時,發現每一個轉筆處,運筆的筆法都不盡相同,需要經過多次練習,才能找到竅門。

  修行也是如此,若是時常輕忽,則煩惱、習氣有增無減,不但惱害他人,道業亦難以進步。必須老實面對自己,方能發現自己不足之處;進一步要能一步一腳印地落實佛法,修行才能提升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