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9
 
本期主題:轉念,邁向光明







「果因信如潮不爽,地獄天堂轉念間。」
善用此心,先以善捨惡,後以捨捨善。
學習至人用心的智慧,
面對境界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
人生自有無限光明與自在。
轉煩惱 契實相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我們修行,一個是心、一個是境,沒有別的。眾生的心對外面的境起了執著,認為這個世界上的現象是實在的,不知道美醜、苦樂都是虛妄的境界,是我們自己的妄想、執著所現出來的幻相,所以心當中就有取捨。看到好的東西,就想要去追求、占有;得不到,就起煩惱。如來智慧圓滿,知道一切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,都是假相,一下就看破;眾生不知道這是個假相,偏偏在假相上面兜圈子,所以就有生死。

運心轉念 心光自明

  陽明先生說:「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」六根對六塵,對外境起執著,生了無明、起了貪瞋癡的煩惱,這就是賊人,搶奪了我們的自性功德。所以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,有了過失,就要慚愧懺悔、要看破。如果不看破、不慚愧、不懺悔,我們心當中這個賊人就始終存在。

  佛法是以人為根本,人以心為根本,以慈悲心、平等心、不動心、智慧心、無住心為根本。這念心就是佛、就是道;心迷失了,就是眾生。心當中起一個善念,就是一個光明相;起一個惡念,就是一個地獄相、黑暗相。儒家講:「惟聖罔念作狂,惟狂克念作聖。」一個人起什麼心念,就和什麼法界相應。起一念貪心,就墮入餓鬼道;起一念瞋心,就墮入修羅道;起一念癡心,就墮入畜生道,這並不是形容詞。真正在這裡用一番功夫去觀照,就知道確確實實是如此。

  所以,知道了佛法的道理,有了煩惱,自己就要調。怎麼調?把佛法的道理拿來想一想,一下就轉過來了。每一個人都有過失,都有妄想、煩惱,我們修行就是要轉煩惱,要知道運心;懂得運用這個心、轉這個心,有了煩惱,把煩惱轉化,這念心就能回復清淨,自己的修行就不會退轉。否則,遇到一點點煩惱,不知道怎麼樣去化解、去突破,那修行就靠不住了。佛法就是告訴我們要轉念頭,時時刻刻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以善念對治惡念,等到惡念俱捐,最後連善念也完全放下,歸於無念,無念就是中道、就是實相。

  《尚書》云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「惟精惟一」,「精」就是使我們這念心像一面鏡子一樣,當中沒有煩惱,有了煩惱馬上就要轉過來。這念心時時刻刻都清楚明白,無論是白天、晚上、順境、逆境,始終像一面明鏡一樣,不落一點塵垢,這就是「精」、就是「一」。這念心達到「精」、「一」,始終安住在這個地方,「允執厥中」,這樣就能契悟中道。

  了解了這個道理,就要在靜中養成、動中磨鍊。如《金剛經》所說:「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時時刻刻都要使我們身口意三業清淨,六根不要攀緣、顛倒;這念心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,最後善念也了不可得,歸於無念。

以善捨惡 以捨捨善

  所以修行有這麼一個層次,佛法講:「先以善捨惡,後以捨捨善。」雖然善念、惡念都不是真實的境界,都是夢境,但我們可以先作好夢──天天想到善法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,發大菩提心,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,安住道場……這樣子念念不斷。等到壞的念頭統統沒有了,好的念頭統統現前,起心動念都是善念,講話都是善言,做事都是善事,進一步,要了解善法也是夢,是一場好夢;好夢也不執著,達到無夢,就超凡入聖了,這就是如來的境界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不思善,不思惡。」明白善惡都是虛妄,這念心不住善、不住惡,了了分明、常寂常照,就像一面明鏡,有映諸萬物之功,「像來則現,像去則無」。時時刻刻都要保持這念心存在。這念心就是覺性,就是實相,這才是真正的自己。

  契悟了實相,就與釋迦牟尼佛、與十方諸佛同一個鼻孔出氣,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法身佛。悟到這個道理,心當中就是一片光明,無論走到什麼地方,都能夠自在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