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7
 
本期主題:有願就不難







「志之所趨,無遠勿屆;窮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」
只要有心,以願心為導,
不畏艱難,
化挫折為奮起基石,
淬鍊生命,超越自我,
共享生命成長的喜悅!
因地心 果地覺

文/普梵精舍護法會會長 傳揚

  萬法唯心,心念決定一切。幾十年前,醫界研究也發現確實如此,印證了佛法的道理。從事整形外科手術的梅爾茲博士(Dr. Maxwell Maltz)發現,有些顏面明顯受創的案例,在經過手術矯正後,個性從此變得開朗;但有些案例,病人經過手術矯正後仍然感到不適應,並且有自卑感。當時,梅爾茲博士將研究領域,擴及心理層面,並且把研究成果發表。提出「自我意象」(self-image)的概念,也就是每個人在心裡都有一個「我是什麼樣的人」的自我概念。他發現改變一個人的關鍵,不在於外在容貌的改變,而是當事人能否藉此建立切合實際的「自我意象」,誠實的面對自己,進而提升自己。

  經云:「若人欲識佛境界,當淨其意如虛空。遠離妄想及諸趣,令心所向皆無礙。」佛法告訴我們,佛性人人本具、心生法生等道理,即使暫時因緣不具足也沒關係,只要真心想成就一件事,因緣就會慢慢現前;相反地,如果自己都不相信會成功,別人的幫忙和鼓勵,也將徒勞無功。

  禪宗祖師說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以錯誤的知見來修行,便無法達到正確的結果,如同經典中「煮沙成飯」、「離波覓水」兩則譬喻。《楞嚴經》也提到,以因同果澄濁頓入涅槃,提醒學人,「因地發心」和「果地覺」必須相符,如果對於菩提涅槃的知見正確,如此修行,就能證得菩提涅槃。

  住持大和尚常開示大眾,「一件事情要仗因託緣才會成功」,因就是因心,就是發心,發成佛作祖的心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、發利益大眾護持道場的心,乃至於發心執法器、做好回山各車領隊……當心一發起來,目標就設定好了,心如磁石,就會感召,緣自然就會出現。

  當下我們把握因緣,直下承擔,接下執事,接受法師的指導。做得好是肯定,做不好是學習,一次、兩次、三次……幾次下來,事情就會愈做愈好,能力與信心也就愈來愈強。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,在付出當中,長養慈悲和智慧,一切的一切,都從發心開始,只要有願真的不難!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