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5
 
本期主題:積跬步 至千里







「人能愛樂修行精進,無事不得;
得至佛道,終不虛也。」
釋迦如來萬德莊嚴,
歷劫精勤行道,積累纖毫微善,
終致作佛。
事事無難,端賴精進,
跬步積,必至千萬里,
萬善累,功到自然成!

學而時習 精進不退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,世界一家、天涯若比鄰,空間縮小、時間縮短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更頻繁。佛法說「一花一世界」,我們慢慢去觀察,每一個空間、時間,就是一個世界。有這麼多的世界、這麼多不同種族的眾生,加上整個世界的趨勢,如果沒有廣學多聞,想要修菩薩道、弘揚佛法就很困難;相反地,假使能夠博學、勤學,提升自己、充實自己,明白一切事理,自然處處無礙。

會熟巧精 更上層樓

 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因緣和合才能成就,一個是「因」,一個是「緣」。因,就是自己的發心,想要達到博學多聞,學業、技能要有成就,首先要靠自己努力,並且要吃苦、要忍耐,不能半途而廢,如果中途放棄,就枉費先前的努力。有了願心,還要有外緣,要有好的環境、好的助緣。如果只有因地的發心,但是外緣不好;又或者外緣具足,自己沒有這樣的發心,都不容易成就。

  學習任何東西,都要掌握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四字箴言。第一步就是要學「會」。什麼都是透過學習而來的,有些人天生具有才能,是因為資質好一點、腦筋比較聰明,所以學得快。如果自己比較遲鈍,也不要灰心,儒家說:「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」別人學一遍就會,自己學百遍才會,沒有關係,勤能補拙,有恆心、信心、耐心,一樣會有成就,要有這樣的信心。

  第二,要「熟」練。要努力學習,學會之後,還要持續磨鍊。一般學生考試考得不好,就是因為不熟練。大家都會,但別人比你熟練,遇到考試,不恐懼、不慌張,有定力又沉著,就能考得很好。第三,要巧。做什麼事都是一樣的,熟能生巧。例如要寫出好文章,就要多背好的文章,並且加以消化,成為自己的東西。最後,再努力精通,進而成一家之言,這樣就能有很大的成就。

  以習字為例:除了學會運筆方式、各家字體,還要經過不斷地練習。先學習一家的字帖,或是柳公權、或是顏真卿……要有恆心,不斷地練習。所謂熟能生「巧」,到了熟練的程度,運筆自然流暢,不需要看字帖也能寫出自己的風格。進一步還要精益求「精」,精通了,自然就會有卓越的成果。

  所謂「一枝草,一點露」,一步一腳印,成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一切都是經由學習而來的。把四字箴言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作為一把尺,衡量自己的學習到達哪個程度:學會了沒有?練熟了沒有?是不是熟能生巧?乃至達到精通?如果所學的東西都能達到「精」的境界,將來學業、事業一定能夠有所成就。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現在正是學習的時候,不要放棄。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學習技能、研究學問的過程,都是先苦後甜,所以不要怕吃苦。繼續不斷地努力、不斷地用功、不斷地學習,一定能百尺竿頭再進步!

百千法門 由事歸理

  古人說:「從前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以後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」過去的一切如昨日死,不要追悔過去,要把握學習的因緣、機會,知道自己以前不夠努力,現在開始用功還來得及,檢討、反省、慚愧、懺悔,重新開始,一定能進步。

  如果覺得自己的腦筋不好,要如何補救?腦筋不好,是因為妄想、執著太多,所以要檢討反省,把妄想、執著統統看破、放下、空掉,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,就是要博學、勤學。

  修行學佛不是為了追求名利,世間的學問都是弘揚佛法的一種工具,融會了這些道理,度眾的資源就愈豐富。博學、勤學是為了要普度眾生,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親眷,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要把心量擴大,觀眾生苦,發菩提心。《孟子》說:「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吃苦耐勞,多磨鍊、多學習。要有恆心、耐心、信心,用心學習;會通所學的一切道理、知識、技能,事理通達無礙,自然就可以學業成就、事業成就、道業成就。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