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3
 
本期主題: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







「得一心人,所為之事皆能成辦。」
國事、家事、生死大事,事事一心,
一切時、一切處,不夾雜用心;
以滴水穿石之功,
成辦世出世間一切功德、事業。
止觀雙運 成就專注力

文/見牒法師

  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專注,是成就一切事不可或缺的要素。〈大學〉亦云: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」想要成就學問、事業,乃至契悟人生至高的真理,都不能離開專注這個基礎。

  然而凡夫眾生的心,散亂紛雜成習,很難一下子就達到「止於至善」的境界。就像一杯搖晃得很劇烈的渾水,臨水而照,影像是破散、碎裂、起伏搖動的,什麼都看不清楚。專注力,能夠使心水不再晃動,波紋漸漸平息,當水面趨近靜止,便能夠映現萬象。這便是「止」的功能。

  但要讓渾濁的心水,清澈映現萬事萬物,光仰賴「止」是不夠的。水面雖然靜止,水質依然渾濁,映照出來的影像,顯得暗沉而染污;即便泥沙雜質沉澱,上方現出清水,仍只是暫時的,杯底的泥沙還是存在,難保哪一天不會因為莫名的興風作浪而前功盡棄。必須徹底將泥沙化除,方是究竟。因此佛法當中不唯有「止」,亦有「觀」。

  《小止觀》云:「止乃伏結之初門,觀為斷惑之正要。」止觀雙運,才能成就最真實而長久的專注力。有「止」,令心能從散動復歸平靜;有「觀」,這念心具備智慧之力,明察洞照,化除無明煩惱。一旦無明煩惱化除,就像杯底的泥沙蕩滌淨盡,純餘清水,這時任憑遭遇再強烈的衝擊,或是面臨任何風風雨雨,始終心如止水,同時清澈見底,禁得起一切外境的考驗。

  當內心所有無明妄想、貪愛執著,因止觀雙運盡皆除卻,體達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對一切境時,自能做到古德所云:「見時如不見,聞時如不聞,喜時如不喜,瞋時如不瞋。」一切時中,如如不動,了了常知,則一切順逆境界都不足為礙,因為身心世界俱如夢幻泡影,光影風塵皆是虛妄不實;進一步還要保養這念心,如雞孵卵,如龍養珠,讓這念心站得住、站得久,時時刻刻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最終,「心空及第歸」。

  修行人的功課即是坦然地面對自己,而自以為是、自暴自棄,或逃境安心,都沒有辦法成就真正的專注力──定慧等持;唯有老實面對現況,止觀雙運,踏實踐履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教導──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,才能善用專注力的資糧,自利利他,成就一切世、出世間的功德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