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1
 
本期主題: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







經云:「一切諸法,積累不倦,
高行殊異,忍苦無量,功報不遺,大願果成。」
世尊雪山精勤讚佛七日,
惠能六祖隱身看獵,保任十五載;
綿綿密密,鍥而不舍,
成佛作主,唯是一心。

勤行精進 本覺光生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佛法以人為根本,人以心為根本,心以覺悟為根本。一切眾生都有心,佛法云:「凡有心者,皆當作佛。」但是,假使沒有覺悟,不要說是作佛,連做人都不容易。

性本自覺 返妄合真

  每個人都有佛性,一個是「本覺」、一個是「不覺」、一個是「始覺」。師父說法、諸位聽法這念心是本具的,每個人都有,這就是本覺。雖然是本具的,但裡面有煩惱、有無明,所以每個人都很苦,心當中都感到空虛、無聊、無奈,只知道拚命追求名利財色,只有物質生活,沒有精神生活,也沒有心靈的世界,這就是不覺,這樣的人生就是顛倒,死了以後便與草木同朽。

  現在開始覺悟,就是始覺。覺悟什麼?覺悟到人除了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、倫理生活,還有心靈世界。所以要檢討反省,要有慈悲心、謙卑心。透過打坐、誦經,返照自心,把心當中的煩惱化掉,保持慈悲、智慧、光明,這才是自己的真生命。

  諸佛菩薩具足兩種法身:一個是功德法身。要修一切善,無善不修;斷一切惡,無惡不斷;度一切眾生,無眾生不度。要修福報、修功德,如同儒家所說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」三不朽,這是功德法身。

  第二是清淨法身。透過檢討反省、覺察、覺照,把無明化成涅槃,把心當中的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漏盡,化成菩提心、清淨心。心當中一片光明,心得自在,這就是我們永垂不朽的法身慧命。

  經云:「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。」就是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有這念心,但眾生不覺,忽略了這念心。所謂「有面子沒有裡子,是空殼子」,雖然穿得很好、住得很好,有財富、有名位,外表打理得光鮮亮麗,但是心當中很空虛、很煩惱,不知返照自心,只是不斷追逐外境,始終是惡性循環。

  有些人認為,既然「心即是佛」,那就不用吃素、不用念佛、不用打坐,心好就好了。這樣的觀念就是「半吊子」,只知其一、不知其二,不知道佛性雖然本具,但眾生在迷,還是必須透過修行才能讓佛性彰顯。如果懂得檢討反省,化除煩惱,心淨、心定、心安,心當中一片光明,這就是「有面子又有裡子」,就是法王子,就可以繼承諸佛菩薩的家業。

真知實行 精益求精

  經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無論是做人、做事、修行,一切都是仗因託緣所生,菩薩行是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。本著過去的發心,更加精進,就不會虛度一生。過去有了好的成就,要繼續發揚光大;有了過失,要檢討反省、要改進。儒家說:「人誰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每個人都有過失,不要害怕,時時刻刻懂得檢討反省,心當中就是一片光明。俗話說:「聖人也有過去,囚犯也有未來。」聖人未成道前也和我們一樣,有種種過失,只是現在覺悟了,成就佛道。囚犯也有未來,佛性是平等的,只要囚犯懂得改過,將來善根成熟,聽經聞法,也可以成羅漢、菩薩,也是未來諸佛。

  所以,修行要檢討反省,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,提起覺性,不要做錯事、說錯話、起不好的念頭;心當中有了煩惱,要檢討反省,馬上剎車。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,這樣的人生就很有意義。

  佛法云:「欲知過去因,當觀現在果;欲知未來果,當觀現在因。」想要知道過去生中種什麼因,「現在受者是」,現在所領受的就是過去種因所得的果;「欲知未來果」,想要知道未來如何,不需要去看相、算命,就看現在的努力,假使現在不努力,未來什麼都沒有。三世因果,絲毫不假。本著這些道理來用功、修行、做人做事,成就自己的福報,相信每個人都是未來諸佛。

  每個人都有佛性。佛性雖然是本具的,還要靠覺悟,要有善緣、有佛緣、有福德因緣,了解人生還有學佛、修行這一條路。開始走上這一條路,就是「始覺」。繼續不斷地努力、修觀行,福德一天天地增加,煩惱一天天地減少,心當中的智慧、慈悲、法喜,一天天地增長,就是「觀行覺」。持續不斷地努力,與菩薩的心很相近了,就是「相似覺」。

  眾生的心是粗中之粗,菩薩的心粗中帶細,如來的心細中又細,明察秋毫。一般人沒有智慧,是因為心中的垃圾太多,妄想、煩惱太多,障蔽心源,心不淨、心不定、心不明,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昏昏沉沉、糊里糊塗,看不清楚。佛法告訴我們,要先掌握住這念心,從觀行覺、相似覺,繼續不斷地用功,達到地上菩薩,所謂「無明分分斷,真如分分現」,從初地、二地、三地……一直到達十地,十地就是「等覺」。最後破無始無明,成就如來的果位。每個人都有佛性,每個人都有一座寶山,透過精進、努力,每個人都能成就這樣的功德。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