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7
 
植物采風集







棗椰樹上長椰棗

文/普蓮寺護法會會長、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

    棗椰樹上長椰棗

  如果有一種果實甜得像蜜糖般,肯定非椰棗莫屬。椰棗,顧名思義是椰子樹上長出的棗果,英文名稱palm date或Date;而棗椰date palm就是會結棗果的椰樹,又稱椰棗樹Date Palm。

  今年台灣種在馬路邊做為行道樹和觀賞樹的海棗,幾乎都結實纍纍,黃橙橙的果枝和果實高掛在樹幹上,頗引人注目。為什麼介紹椰棗,卻提到海棗呢?原來海棗就是椰棗樹!不過海棗在台灣主要是觀賞用,不拿來食用,因為本地的海棗果實較小且核大肉少;然而在中東,海棗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重要的果樹、作物和經濟來源,與當地人的生活、歷史與文化有密切的關聯。筆者根據自己觀察並參閱二○一八年七月一篇名為Date palm的網路報導,與大眾分享海棗的點點滴滴……

海棗(棗椰樹)的名稱與描述

  海棗就是椰棗樹,俗稱中東海棗,中藥名無漏子。學名:Phoenix dactylifera L.是棕櫚科海棗屬(大陸稱刺葵屬)植物。屬名“Phoenix” 為紫色之意,指成熟果實的顏色,種小名“dactylifera”源自希臘文daktylos (椰棗) 和fero (長出) ,意思為"date-bearing"長出椰棗的,而Date的本意為「手指」,以其果實長橢圓形,仿若手指。

  海棗是常綠喬木,高可逾20公尺。幹可分蘗,但栽培時通常留單幹,幹表被以宿存的葉柄基部,外觀顯得布滿甲片的模樣。葉灰綠色,著生莖頂,為羽狀複葉,長可逾4公尺,在莖頂彎曲呈弓狀,小葉狹長披針形,長20-40公分,略覆白粉,對生或互生,常2-3枚小葉著生,靠近葉柄基部的小葉成刺狀。雌雄異株,雄肉穗花序長15-23公分,色白而分枝,雄花乳白色,萼片3,基部連生;花瓣3片,鑷合狀;雄蕊6枚。雌肉穗花序長30-60公分,雌花萼片3,基部連生;花瓣3片,覆瓦狀排列。果實橢圓或長橢圓形,長2.5-7.5公分,成熟時呈紅黃褐色或紫褐色,種子長橢圓形,中央有一縱向凹溝。

原鄉月灣 沙漠綠金

  海棗是在北非和中東等半乾旱地區的常見作物,被人類栽植的歷史,至少超過五千年,原產地已不可考,一般認為最可能的發源地應是今日伊拉克的兩河流域,即肥腴月灣。而昔日的美索不達米亞至史前埃及已栽種椰棗,不但是人們的主食之一,也被視為財富和豐饒的象徵,巴比倫的《漢摩拉比法典》(1772 B.C.E.)裡,便有椰棗的種植與買賣等記載;埃及神廟的壁畫上也可看到海棗,而神廟列柱的柱頭也有海棗葉的圖騰。透過商旅的往來傳播,如今西班牙、南亞、美國加洲、墨西哥、澳洲都有大面積的栽種。椰棗在唐代傳入中國,福建、廣東、廣西都有引種栽培。

  海棗樹具耐旱、耐鹼、耐熱且喜歡潮濕等特點。樹齡可達百年,果實產量高,是伊朗、沙烏地阿拉伯、伊拉克、巴基斯坦等中東國家及埃及、突尼西亞的重要出口農作物,堪稱沙漠綠金,也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徽。

棗椰與椰棗用途
基部的小葉變形成刺狀。
葉灰綠色,著生莖頂,為羽狀複葉,長可逾4公尺。
果實橢圓至長橢圓形,熟時呈紅黃褐色或紫褐色,長2.5-7.5公分。
種子長橢圓形,中央有一縱向凹溝。
椰棗果實營養價值高,甜得像蜜糖一樣。
幹表被以宿存的葉柄基部,外觀顯得布滿甲片的模樣。

  椰棗的品種有數十種,棗果依成熟度、含水量和品種,約可分為軟的、半乾的與乾的三大類。果實品質則依大小、質地、清潔與否、糖是否跑到表面、是否發酵,及有無曬傷、蟲咬、病害等因素決定。椰棗可以直接食用,也有去核、壓扁、磨碎、切丁或片狀的,可用於製作麵包、糕點、冰淇淋等食物;華人流行的吃法則是將棗果去核,夾入核桃或杏仁等堅果。

  椰棗含有蛋白質、纖維素、維生素A、B1、B2,以及硼、鈷、銅、氟、錳、鎂、鍶、鋅、鈣等微量元素,因營養價值高,攜帶方便,又有「沙漠麵包」之稱。而回教徒齋戒月期間,在日出禁食前和黃昏開齋後,都會吃幾顆椰棗補充體力。

  成熟椰棗的含糖量雖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,但有一則研究報告,抽驗上述三大類椰棗,發現升糖指數分別是33.5、49.7、30.5,相對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,椰棗對健康較有益。此外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無漏子(椰棗)具補中益氣、除痰嗽、補虛損、消食等功效。

  椰棗一身都是寶,樹幹可以當建材或燃料;幹部和葉柄的纖維可用來製作袋子、搖籃、包裝箱、紙張等;葉片可編成蓆子、籃子、盤子;葉片整理成束後可蓋屋頂、做圍籬;種子磨成粉可作飼料;椰棗頂芽也可以食用,就像我們吃半天筍(檳榔心)一樣。

粒粒棗果 般般辛勞

  椰棗如何進行繁殖呢?雖然種子發芽率高,但只有百分之五十是雌株,且子代雌株所結的果實,通常比原來的母樹小,因此商業栽植多用優良母樹的吸芽繁殖,以確保結果品質。

  在自然界,椰棗屬風媒花,但現今無論是傳統綠洲種植椰棗,或是現代化商業栽培,完全採用人工授粉。天然授粉需要相當的雄、雌株比例;然而透過人工授粉,一個雄株就可提供一百個雌株授粉,栽種者不必自己種雄株,只要在授粉季節,到市場購買雄花,借助經驗豐富的授粉工人,運用特製的爬樹工具或爬到梯子上,站在可支撐體重又富於彈性的葉柄上,使出他們的絕活(chine)為椰棗授粉。

  椰棗果實長大時,必須先套袋,成熟後開始採收,接著進行後熟、清潔、分級……等繁複程序。若是傳統種植,農人們還得忍受乾旱和酷熱;而現代化的栽植雖有器械協助,仍需人力施作,在春天花開前,為葉柄去刺,避免在授粉、套袋、採果時刺傷人。原來看似簡單的粒粒乾果,都是農人辛苦付出的成果。

  台灣種了不少「中東海棗」,有雌株也有雄株,即使沒有人工授粉,也結實纍纍,雖可食用,但只有好奇的人會去品嘗;仔細觀察它們的果實、種子和植株,就會發現相似而不相同。如果大眾有機會看到「中東海棗」,不妨藉此欣賞沙漠綠金的另番風情。

 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