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7
 
本期主題:聞法的喜悅







經云:「眾樂法樂上。」
恭聆正法,如教而行──
法音性中聞,反聞聞自性,
頓見真淳太古心,法悅自在沐春風。


修行路上不迷航

文/見證法師

  曾經,如眾多莘莘學子一般,在升學主義掛帥,學歷至上的時代,背上沉甸甸的書包,趕赴一趟又一趟的課程,忙於應付一場又一場的考試……雖然學習滿檔,卻也疑問滿懷。究竟,為何學習?為誰忙?

正勤度自他

  佛法中,諸佛菩薩、歷代祖師精進行道,為法忘身,求法不懈,同樣是學習,但,因地發心截然不同。三世諸佛菩薩同發四弘誓願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百劫千生,不違本誓。

 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,曾用無數珍寶,乃至用生命求法。有一世為月王子,從一梵志聞四偈正法,於一一偈,酬以千金;另一世為雪山童子,捨身求半偈,並書偈於石上,願後人見偈,契悟佛法真理,入真實道。

  世人皆愛財惜命,豈能輕易捨得?孔子曰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開經偈亦云: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」人生至道為無價法寶,能啟發智慧,千金萬金換不得;多生多劫難遭遇,今朝得聞,為求取真理,捨身捨命不足惜。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,如是為法忘軀,不但為己,更為眾生,所求唯是「但願眾生得離苦」。

  菩薩精進於道,不疲不厭,為欲「增長智慧,成就辯才,教化一切,悉以大樂。」昔時,惠能大師聞人誦《金剛經》,頓有所悟,千里求法,至黃梅參禮五祖。一日,五祖為講《金剛經》,至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言下大悟,受付衣缽為禪宗六祖,於曹溪開演無上法門,所度者無量。

  而趙州禪師十八歲時參南泉普願禪師,開悟心地,「只為心頭未悄然」,八十歲猶行腳參方。菩薩勤學諸法,累積度眾資糧,更以身示教:修行未真正成就前,不能得少為足,猶須親近善知識,聽經聞法,增長智慧,方能引領眾生掛鎧作戰,降伏煩惱魔軍。求法、學法、弘法,為度自他眾生,菩薩行者如是精進!

正見趣菩提

  從前出行在外,指南針、地圖是隨身必備;現今隨著科技的發達,衛星導航儀(GPS)取代了地圖的使用。儀器不同,作用同一,皆為眾生指引方向,不令迷途。

  修行路迢,如何不迷航、不走錯路、不走遠路?以何為導?正知正見。禪宗祖師云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修行首要在確立知見。觀念正確,如法思惟,如法行持,始終堅持修行,依教奉行,圓成佛道,只是時間早晚;思想偏差,一步錯,步步錯,終究南轅北轍。

  佛陀宣說八正道,「正見」為首,以正知見為前導,猶如明燈徹照,照亮前程,指引正確方向。「十字街頭岔路多」,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;圓成佛道前,仍須藉由不斷聽聞正教,建立穩固、正確知見,有了正知見的智慧之眼,如同一部隨身導航,一旦偏離方向,即時發出警語:「已偏離行程……」令行者時時檢視,即刻修正,方能直趨菩提。

  今雖去聖時遙,但諸佛菩薩、歷代祖師們留下的言教,始終是修行依循的指南,讓我們在每個起心動念處,覺察、覺照、改正;在修行路上,一步一腳印,步步踏實,步步光明!菩薩行者發願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為度自他,發廣大心,精勤學習,為做眾生正知見的導航,引領趨向解脫彼岸。

  佛法雖浩瀚,沒有不能,除非不學!菩薩行者,為眾生而學習,為報恩而精進!如是精勤,修行路上不迷航。今日,度自性眾生;他日,將度萬千眾生!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