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6
 
本期主題:恭敬一切,人生更和諧







古德云:「君子無不敬。」
以虔敬之心,敬上謙下,
深信含生佛性本具,
敬人人敬──四海之內無不兄弟!
法界同安樂,
人生自是一團和氣!


以人為本 進退有據

文/普因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舉

  
  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,網路的便利與多功能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令現代人愈來愈依賴網際網路與3C產品。雖然網際網路與3C產品,讓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更為方便、頻繁;但過度依賴科技的結果,人們漸漸迷失本心,甚至忽略了應對進退應有的「尊重」,無形中人際關係愈來愈疏離、冷漠,乃至於家庭、社會逐漸出現失序的亂象!

外謙恭 內敬重

  《論語》中,子貢問孔子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孔子回答:「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所謂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就是尊重他人,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。簡單來說,重視每個人存在的價值,做到對人外恭內敬、言詞有分寸、進退有禮儀,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,也是與萬物和平共存的態度,更是安定家庭、社會倫理的基石。

  最近看到一篇小朋友的作文「我的願望」,令人頗為感嘆。內容提到「父母親太沉迷他們的智能手機,以至於都忘了關心我,下了班回到家就低頭滑手機,根本沒時間關心我。手機一響,不管多忙碌都會去接聽,但我說話時,他們一點都不在意;講手機時,幾乎忘了我的存在。他們經常玩手機遊戲,卻不與我一起玩遊戲。所以我的願望是成為一台智能手機!」

 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尊重,即便是學童也期盼得到父母、師長的重視,如果大家都能尊重、關心身旁每個人的感受,家庭、社會必然更為安定和諧!

  然而,生活中要能經常保持尊重恭敬之心,實不容易。佛教重視「恭敬心」的修持,透過禪修的薰習,同時聆聽師父的開示,有助於我們提起覺性,在應對進退之間,時時保持恭敬心,尊重一切眾生,在日用中,實踐「恭敬三寶」、「禮敬諸佛」的道理。

事練心 理一如

  多年來,自己在精舍聽經聞法,也有機會發心擔任執事,從中落實所聽聞的佛法真理,秉持「中台四箴行」待人接物,學習放下我執,真誠待人,尊重他人的意見,以謙卑的態度、柔和的語氣與大眾溝通、協調。在領執事的過程中,要求自己多一分同理心,少一點分別心,並且力行四攝法,多讚歎、鼓勵,少批評、計較;當自己尊重他人感受的同時,恭敬心也隨之增長,漸漸地,也培養出「尊重」大眾的涵養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教導我們「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業障;有十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十分業障。消一分業障,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;消十分業障,就能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。」所以有了輕慢心,不知尊重他人,道業自然不容易有所成就。佛法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,因此,應當以「禮敬諸佛」之心,尊重、恭敬一切眾生。

  如果人人都能了解佛性沒有國家、種族、宗教、文化與教育高低之別,人人平等,便能尊重一切眾生,彼此相互尊重、和睦相處,自能消弭對立與衝突,讓世界、國家更為詳和安樂。

  因此謹當秉持開山祖師的教誨,以恭敬心消除心中的驕慢習氣,尊重他人,外圓內方,克除一分煩惱、習氣,修行才能有一分的成長。

  期許自己不論未來面對的是順境或是逆境,都要檢視自心,時時刻刻從恭敬心出發,藉由事相上的磨鍊,學習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,在動靜之間提升自我,充實自己,並於發心中廣結善緣,利樂有情,在生活中落實恭敬有情、尊重眾生,廣行自利利他的菩薩行!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