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6
 
本期主題:恭敬一切,人生更和諧







古德云:「君子無不敬。」
以虔敬之心,敬上謙下,
深信含生佛性本具,
敬人人敬──四海之內無不兄弟!
法界同安樂,
人生自是一團和氣!


四海之內皆兄弟

文/見素法師

  
  《論語》云:「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。」時時心存恭敬,處處謙虛禮讓,言行舉止合於規範,人與人之間和合安穩,法界自然和樂融融。以虔誠恭敬之心待人處世,與眾生締結善緣,所到之處必能和合無礙,四海之內無不兄弟,自能成辦一切善法、功德。

恆敬慎 銷人我

  曾經,一位行動不便的小販,向自己兜售簽字筆,看著他和藹的面容,心中生起一念不捨,隨即掏出錢包,當他將筆交給自己時,心中猶豫了一下,因為很少用到簽字筆,便想退還給他,此時卻聽見對方開口說:「我是一個商人。」剎那間,發現自己忘失了恭敬與厚道,不自覺的傲慢心態,無意間傷害了對方,因此真心誠意向小販道歉後,收下簽字筆,也藉此深深警惕,日後面對任何人,都應心存敬慎。

  《法華經》提到,昔日佛陀在因地修行時,有一世為菩薩比丘名「常不輕」,見到每一個人皆恭敬禮拜讚歎:「我不敢輕於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歷經多年,常被打罵,未曾改變初衷,依然恭敬禮拜每個人。自己深受感動與啟發,並以常不輕菩薩的行誼自我期許: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,即使面對挫折、受人輕蔑,仍應堅持謙卑,普行恭敬,內調剛強之心,外攝有情眾生,以此願行堅住不退,必能圓滿菩提。

  在常住發心,有一段時間因為坡務簡單而心生輕忽,不自覺地被卑慢心所障蔽,看不到他人的付出與承擔,亦見不到自己的孤立不群。直到自己專注在坡務上,一次又一次學習直下承當,不再因執事坡務,生起分別之心,因緣也開始轉變……

  某日,在十四樓半圓頂上擦拭白色平台、清除鳥糞,一心只想讓來山巡禮的遊客,從萬佛殿遠眺玻璃帷幕外優美的景色,以及俯視莊嚴的中台世界時,能有一片清淨寬廣的視野,當自己攝心、無有妄念地擦拭之際,剎那間,明白所做的一切,不只是打掃、清理鳥糞,更與所有踏進中台山的訪客結下清淨法緣。

心平等 佛無量

  恍然明白自己所做的坡務是很有意義的,原來看似微不足道的坡務,因為攝心、用心,不僅成就守護道場的功德,也落實了菩薩行。當下非常感恩常住,也因為這份感恩之心,對於一切人事物更能心存恭謹,更清楚深刻了解開山祖師所指導:「在道場發心,不論做什麼,都有無量的功德」。

  正因為躬身參與常住點點滴滴的坡務,讓自己柔軟了身段、磨圓了稜角、放下了我慢,深切體會到常住及精舍法師們,守護道場背後的真誠發心,真正是「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」,除了慚愧,更由衷地對每一位師兄弟,生起恭敬與感恩之心!

  唯有發自內心恭敬、感恩他人,「我」也才能逐漸放下,也明白開山祖師所開示:「有一分恭敬心,便能消一分業障,增長一分福德智慧。」藉由恭敬心消除障礙、增長福慧,彰顯了凡聖等一,人人本具、無有分別的清淨自性,也更肯定人人皆是未來佛。

  開山祖師常提示四眾弟子:人人皆有本具的佛性,在聖不增在凡不減,佛性平等無有高下。當謹遵師教,不論在任何因緣中,深信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從個人的修善斷惡,乃至學習菩薩的六度萬行,皆是覺性光明的彰顯。期許自己時時以恭敬、平等之心,善護念一切有情,莊嚴無上佛菩提,也成就和諧無諍的人間淨土,如此一來,不僅四海之內皆兄弟,周遍十方盡是無量佛!



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