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5
 
本期主題:日新又新的光明人生







「改過一法,是聖賢獨步工夫,
層層剝換,不登峰造極不已。」
藉由反躬自省,常思己行,
錯即悔,過則改,
自能脫胎換骨,與日俱新!


翻轉人生的契機

文/普上精舍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 傳優

  
  
  
  佛法不離生活,生活即是佛法。在佛法的滋潤下,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返照自心的契機,也是智慧的試煉場,更是印證佛法的最佳實驗室。

見賢思齊內自省

  小時候憑著小聰明,加上一點福報,成為競賽中的常勝軍、老師們關注的學生。沒學佛以前,把名利看得很重,常以自我為出發點,認為成功是應得的成果,總認為只有我最厲害,別人本來就應該輸,因為他們不夠努力、資質不好。

  在這樣自我中心的思惟裡,無形中壯大自己的我慢心,也因為不正確的觀念,造成自己與師長說話不恭敬,和平輩相處時,不懂得尊重對方,乃至於欠缺同理心,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,沒有替他人著想等不合宜的行為舉止。直到親身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,並在佛法的薰陶中,讓自己反省過去以貌取人的錯誤觀念與偏差言行。

  有一次,學校舉辦書法展,提供大眾體驗寫書法的樂趣,自己當時擔任工作人員。在人潮中,出現一位戴著帽子、口罩,衣著簡樸、面容消瘦的中年清潔工人,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靜靜地寫出一手驚艷全場的書法字。

  莊嚴的字跡讓我驚覺,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,恣意為他人貼上標籤,同時,以外在條件來衡量他人,進而決定自己對待他人的心念和態度。然而,在我面前的這位清潔工人,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與崇高的社會地位,卻有一顆平靜的心,以及寫得一手好字的深厚內涵。

  古德云:「遇緣則有師」、「聖人無常師」。當我們靜下心來,便會發現身邊的一切,都有值得自己學習之處,即便是稀鬆平常的小事,或是在他人眼中一無是處的人,皆能從中見賢思齊,端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,來面對生活裡平淡無奇的人事物。

慚恥之服自莊嚴

  不論是父母親對子女的慈悲付出,師長們認真的教學精神、同儕間做事負責的態度,乃至於精舍師兄默默發心,利益大眾的心念與菩薩行,都讓我從中拓展了心量和眼界,察覺自己的不足,並學習放下自我執著,試著看待事物,不該只從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,而是要以平等心、恭敬心來面對與學習,進而對一切有緣、無緣的眾生善加護念。

  〈達磨二入四行觀〉云:「若得勝報榮譽等事,是我過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?」在禪修班的薰修中,讓自己知道原來當前所擁有的成就,是過去宿因所招感,沒有過去因,就沒有現在果,一旦眾緣不具足,好事也難成。

  如是思惟,就能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師長用心指導、父母親悉心栽培、同儕間的幫助,加上福德資糧,與自己的努力才有的成果,若其中稍有一項條件不具足,結果就可能改變。這樣反省檢討之下,發現所有成就豈能理所當然地歸功於自己,應該以感恩之心來看待當前的成果,更要懺悔過去自己的種種作為。

  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慚恥之服,於諸莊嚴,最為第一。慚如鐵鉤,能制人非法。」慚愧,是知道自己的過失,進一步還要改正過失。感恩中台禪寺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悲心願力,廣建道場,以佛法潤澤芸芸眾生乾涸枯槁的心田,讓我們在資訊爆炸、價值觀混淆的環境裡,有了正確的依歸。

  透過佛法清淨自心,看到了自己心中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煩惱,不再隨心所欲、隨業流轉,進而把握當下,在每個境界中反省檢討改正,隨緣自我成長。如此一來,人生時時刻刻都充滿嶄新的希望與智慧的光明。
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