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2
 
本期主題:寬容 放下 再出發







「盡前行者地步窄,向後看者眼界寬。」
面對衝突、挫折、毀謗、曲解,
以寬和心、同理心,包容退讓,
化解對立嫌隙,轉障礙為人生助緣,
豁達闊步,邁向未來!


但復本時性

文/普耕精舍夜間中級禪修班學員 法紹

  因為父親離世,兩年多以來,誦經成了自己的定課,也開始了解何謂因緣果報。經云:「欲知過去因,當觀現在果。欲知未來果,當觀現在因。」簡單來說,如果覺得現在生活中,種種不如意,正代表著過去沒有做好;如果希望未來更好,從現在起,就必須努力斷惡修善,沒有僥倖,這就是因果最真實的道理。

心性本具 凡聖平等

  隨著自己報名禪修班,聽經聞法之後,除了因果之理,更加深入體認到「一切眾生本具佛性」,因此必須平等對待所有眾生,沒有貧富貴賤、高低尊卑的差別,從內心深處尊重每一個人。

  當自己以平等心與人互動,身旁的人看見自己的改變,誠摯地伸出友誼的雙手,接納以往習氣深重的我,也因為在禪修課程中學到反省檢討,透過懺悔、修正自我,更獲得他人肯定,翻轉過去在他人眼中的既定形象。意外地,大幅改善了人際關係。

  過去自己很容易落入憂慮、魯莽、怨恨、衝動的煩惱窠臼,曾經試圖尋找各種方法,總是治標不治本。因為修行學佛,讓我懂得返照自心,當靜下心來,自我檢討、反覆思惟後,發現原來自己缺乏寧靜詳和的心,一顆真正向內返照,不因外在因素,而起伏變動的清淨心。

  透過禪修靜坐,修習數息觀法門,讓心澄淨安定,所有不愉快、憤怒、抱怨等負面心念,隨之消失無蹤,取而代之的是正向、積極的思惟。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保持清淨安定的心,面臨各種狀況,乃至他人的喜怒哀樂,也能勇敢地從容應對了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邪迷之時魔在舍,正見之時佛在堂。」佛在心中,魔也在心中,不住空、有,具足中道實相的知見,悟到不偏不倚、沒有妄想執著的心就是佛;相反的,知見偏差就是魔。當這念心與中道實相相應,心量自然就擴大了,心量廣大,自然平靜、不輕易為外緣所干擾、波動。

清心見性 活水源頭

  所謂「有理走遍天下,無理寸步難行。」沒有學佛之前,總以為只要自己不犯法,明事理,遵循世間的道德、法理來待人處世,就稱得上是「有理之人」,可以遍行天下,暢行無阻;然而上了禪修班,了解佛法的智慧浩瀚無邊,「理」也有深淺之別,粗淺的世間之理是法理、道德,究竟的理體是心性之理,是人人本具的清淨心、佛性。

  這時才知道如同一道菜好不好吃,除了調味之外,最重要的是菜餚本質的新鮮度,如果菜的本質很新鮮,怎麼煮都好吃,無需太多調味,不新鮮的菜,再多的調味也徒然。倘若一個人不懂得佛性本具、因緣果報的正知正見,縱然懂得再多的道理、法理,也可能因此理直氣壯、得理不饒人,難以暢行天下。

  古德云:「但自無心於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。」這念心純淨、無染,展現於外不僅是身口意三業清淨,利人利己的作為,同時,沒有向外攀緣,時時安住的心,禪悅法喜,具足智慧、定力,心自能轉境,而不被境轉。當自己深刻體會到從心出發,不住著於心外的任何人事物,內心無比的自在清涼,過往所執著的一切,都能一一放下,進而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,支持著我,秉持中道實相的智慧,在生活中慈愍有情,廣澤大眾。

  因為修行學佛,讓我改變許多,期許自己持續精進用功,除了聽經聞法、行菩薩道,更要每天撥出時間來禪修靜坐、反省檢討,不斷地修正自我、安住本心,因為這正是翻轉自己人生的契機,也是自利利他的活水源流。

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