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1
 
本期主題:學佛,成為更好的自己







經云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。」
學佛,向聖人看齊,
行住坐臥,像佛形儀,
三業清淨,具佛戒律,
寂照一如,得佛受用。
與聖賢同行,成為更好的自己!


大雄大力伏三惑

文/普上精舍住持 見應法師

  學佛修行是向「佛」學習,以佛心為己心,以佛行為己行。眾生面對習氣煩惱以及境界來臨時,往往將矛頭指向他人,最後多以「被境界打敗」逃避收場。然而佛陀以自身修行向弟子示現,只要以正知見為前導,精進向前,必能圓成佛道。

精進勇銳 破眾魔

  釋迦牟尼佛過去有一世曾經是商隊的領袖,名叫師子,帶著五百位商人經過曠野時,遇上羅剎鬼遮擋大眾的去路。深具膽識的師子,為了讓商隊脫困,舉起右拳擊打羅剎鬼,沒想到卻被吸附在羅剎鬼身上,出了左拳,也沒有任何效用,但師子不放棄,輪番踢出左、右腳,都被黏住。最後,師子用盡全身之力,以頭撞擊羅剎鬼,不幸的是,連頭也被埋沒在羅剎鬼的腹中,全身只剩下背脊仍不屈服地扭動。

  羅剎鬼看到師子的舉動十分詫異,問道:「你全身都不能動彈,何必還要白費力氣?」師子堅定的回答:「我的頭與手足五處,雖然暫時被你控制住,但我的心像金石一樣堅定,不會為你所困。精進的力量讓我不會絕望,我將和你搏鬥到底,絕不懈怠放棄!」羅剎鬼知道遇到了精進勇銳的人,心底由衷地生起了敬意,不僅放下了師子,還護送他和五百位同伴,穿過曠野,安全到達另一個國度。

  是什麼力量讓師子精進不懈,永不放棄?師子的膽識與精進,源自於菩薩的悲願與無我的智慧,為了成就大眾,平安脫離險境,不惜犧牲自己。然而在行菩薩道上求下化的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障礙與挫折,因此,心生退卻。事實上,不是境界礙著了我們,是自己選擇放棄。黃檗禪師云:「凡人多謂境礙心,謂事礙理,常欲逃境以安心,屏事以存理。不知乃是心礙境,理礙事。但令心空,境自空;但令理寂,事自寂,勿倒用心也。」

大悲大願 無退卻

  佛陀也常告誡弟子們,當於善法中,初夜、中夜、後夜,誦經、坐禪,求諸法實相,不為煩惱所覆,身心精進不懈。而經典中師子即使雙手、雙腳,以及頭部都被羅剎鬼吸附,還是堅持不放棄。佛陀以過去行菩薩道堅毅不撓,奮鬥到底的悲願,示現行者遭逢困境,只要意志堅定、精勤努力,最終,必能突破萬難,引領眾生出離生死苦海。

  昔日,悉達多太子出家後,在雪山日食一麻一麥,六年苦行,最終覺此非解脫之道。調養色身後,於菩提樹下寂然靜坐,誓願「不成正覺,不起此座。」魔王波旬知道菩薩即將成佛,欲加阻撓,大聲威喝:「汝今宜可速起還宮,若不爾者,當持汝足,擲大海外。」菩薩心無驚畏回答:「我已於阿僧祇劫,具足成就難行苦行,大地未有如針鋒許,非我昔日修苦行處,假使魔眾如恆河沙,不能傾動我之一毛。」地神此時踴出為菩薩證明,魔王自知無法撼動菩薩的心,顛倒而墮。

  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云:「菩薩摩訶薩修習意業,有二種心:一者精進,二者退轉。所謂發起菩提心是精進,止息菩提心是退轉。云何發起?於諸有情起大悲故。云何止息?住我空故。」佛陀視眾生如己子,成佛以來無有懈退,足跡踏遍恆河兩岸,說法四十九年,卻說沒有度一個眾生,為我們做了最圓滿的身教與言教。

  佛陀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,大雄世尊以累世修行為證:擒山中之賊易,擒心中之賊難,唯有降伏心中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斷除我、法二執,恆起妙用,廣度有情,利他自利,才是真正大雄大力的勇者。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