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9
 
本期主題:樂在學習的高飛人生







「學,覺悟也。」
學習令人提升,成長令人歡欣,
智慧增長,眼界開闊。
以覺性為導,
步步邁向樂學不倦的高飛人生。


學業與修道

文/普泉精舍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傳眷

  
  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是從小到大師長們常常勸勉我們用功讀書的一句話,是以從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到研究所,自己總是孜孜矻矻,不斷地在知識學問上精益求精,期勉可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,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,成為父母、師長以及所有人的驕傲。但是,在符合社會以及眾人的期待下,學習了這麼多,自己卻愈來愈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地念書。人生最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?

為學行道 皆此心

  學佛之後,明白了認識自己本具的清淨心,是這一生最重要的事,但是身為學生如何兼顧學業與道業,乃至於兩者之間的取捨,是最常在心中交戰的問題。師父總是對我們學生這樣開示:學業成就,道業自然就能成就,這其中不相衝突,而且可以相輔相成。起初,自己完全不相信,因為時間是固定的,去了精舍,就去不了學校,當時間用來精進道業,就很難兼顧學業;甚至連《老子》都提到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」,學習是加號,修道則是減號,學業與道業的精進方向,南轅北轍,怎麼可能會有兩全其美的結果?

  直到自己讀到《孟子》的一段話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才恍然明白,只要把迷失的清淨心找回來,所有一切的學習都不再是難事。為學、修道,看似一增、一減,其實,只是心的作用不同,然而立足點始終是這念不增不減的清淨心。

  為學,就是要學習菩薩「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;成就辯才,教化一切」的悲願;修道,要像老子所說:「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。」之前,自己之所以不明白為何要用功讀書,不過是因為心中參雜了太多妄想執著,患得患失、分別取捨,以至於看不清楚事物的本質。一旦放下無明煩惱的同時,清淨心自然現前,真正就能做到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

千里之行 始足下

  過去一年,自己常因為現在的科系選擇和研究方向產生許多煩惱。原以為當自己學有所成時,別人可以因為這麼一些些的學識知識,對於地球的生態更加了解,進而喚醒大眾的環境保育意識,使地球資源與人類文明可以共存共榮。

  但是,當自己薰修佛法愈久,愈發明白,想要共存共榮,光從外在物質層面的分享,是很難達到效果,人心才是根本;最重要的,還是要從心改變。這樣的想法,讓自己面對課業時老是提不起勁,總覺得對於現在的課業不是不會,只是不想學、不想認真面對,反正還有時間,就拖著吧!

  後來,在一次師父的開示中,才驚覺到這樣的心念,也是一種無明妄想,加上自己不斷地分別取捨並強化它,縱容自己理所當然地逃避學業,不但解決不了徘徊不前的窘境,也不是對事以真的修行人該有的作為。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縱此心者,喪人善事;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反省檢討後,真正明白應該把心收回來,安住在清淨心上,不再放縱自己躲避現實,努力把現階段的責任和本分事完成,才能達成對社會、國家有貢獻的目標。

  菩薩廣學多聞,發願向五明處學,為的是可以累積更多福慧資糧,藉以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。而自己卻總是被無明所束縛,只是學習一個狹小的知識領域,就煩惱不已。因此,更要發心發願誓學無量法門,跟隨菩薩的腳步、大善知識的指引,時時刻刻讓清淨心現前,轉無明向五明,盡未來際,饒益有情,發菩提心,永不退轉。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