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7
 
本期主題:正面思考的智慧







經云:「邪來煩惱至,正來煩惱除,邪正俱不用,清淨至無餘。」
正面思考是面對境界的清淨智慧,
以佛法苦、空、無常的真理,如理觀察籌量,
轉煩惱為菩提,化惡緣為逆增上緣,
體現利他自利、雙贏共榮的「心」視野。
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

文/普竺精舍護法會會長 傳其

  修行最高的境界是悟到這念心,並且這念心常保清淨安詳、如如不動!凡夫眾生難免心念有躁動不安的時候,尤其在順、逆境界當中,這念心更難以作主、堅住正念。古德云: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。」作主的心端賴平時於禪修中養成。究竟禪修及佛法在遭遇境界時,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?

  首先,要保持覺性,才有覺察問題的能力──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所偏差,接著運用佛法的道理及對治法門,照破煩惱,逐步修正錯誤的觀念與言行舉止。一旦煩惱習氣戰勝覺性,事後則要反省檢討、慚愧懺悔,日積月累地觀心返照,讓「覺性」站得住、站得長,當這念心可以任運作主,即同《六祖壇經》所云:「迷聞經累劫,悟則剎那間」,這也是禪修靜坐以及佛法對我們最大的功德利益。

不諍勝負 致昇平

  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,常常一不小心,就會落入「對人失和」的狀態。當境界現前,性子急的老毛病一發作起來,難免就會有瞋心伴隨而生,結果「火燒功德林」,之前的努力,往往付之一炬,即便學佛多年,還是作不了主。

  有一天,某位病患來到診所看牙,雖然約診的時間到了,卻未能準時進入診間看診,情急之下,便對我及助理大罵,以往遇到這種情形時,助理常會回嘴,我也會不高興,擺個臭臉。當時正要發脾氣時,突然,有個聲音在心中響起──「你要發脾氣了!」當下自己愣了一下,接著一念慈悲心生起,想到病人是因為牙疼而感到不耐煩,於是回頭跟助理說:「不要太在意,是我們不對,快快幫她看診。」沒想到這句話,病人聽到了,頓時停止了辱罵,日後更成為診所最配合治療的病患。

  因為一個念頭的轉變,瞬間改變了整個法界,原本在診所經常上演的習氣劇本,卻有了戲劇化的轉折,而整個事件也讓人印象深刻。很慶幸,當時覺察到自己的習氣現前,又能正向思惟,以慈悲心化解即將引爆的衝突,沒有留下任何遺憾,結局更是皆大歡喜,不但印證了佛法的道理,對於佛法以及修正自我習氣的能力也深具信心。

須臾返照 覺即佛

  由於精舍的成立,讓我們平日在禪修課程中,藉由教授法師的諄諄教誨,深入佛法,透過聞思修的過程,內化為正確的知見,進而落實在日常生活,幫助自己找到這念清淨心。精舍禪堂外有一幅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偈子:「禪本平常吃茶吃餅揚古道,教貴當機施言施棒皆玄音」,何其有幸,得遇大善知識,引領我們走出三界迷途,感恩三寶、父母師長、國家與眾生的提攜之恩,更感恩老和尚不捨一眾生的悲心願力。

  傳其很慚愧,在修行上的懈怠與不足,幸好,紅塵中有精舍提供一處清涼地,讓心靈得以休歇與調整,讓我們隨時能夠聽經聞法、端正知見,並且提醒自己在「覺性」上用功。所謂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修行當常起感恩與慚愧之心,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,改過向善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在佛法的薰陶之下,反省檢討、覺察覺照,得以逐步邁向超凡入聖的菩提大道。

  人生的光明,不在於做了多少的義行善舉,而在於起心動念處是否能念念正向思惟,清楚明白,如如不動,進而保持無念,站得住、站得久,只要有信心,堅持到底,終有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的一天。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