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5
 
本期主題:用心,讓人生更美好







經云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。」
美好的人生源自於用心灌溉,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。
淨化自己的心念,以正向思惟解讀人生的境界,
順逆都是讓生命成長的養分,邁向光明的契機。

心花朵朵開

文/見譯法師

  美好的人生,從「心」開始!心念不同就招感不同的法界,不同的處世態度,就有不同的人生結果。不論命運多麼乖舛違逆,都有機會突破現況,翻轉人生從「心」做起!在因地上用功栽種,用真心開出朵朵良善美好的心花,莊嚴美好的人生,也莊嚴每一個人未來的佛國淨土。

如如心 扭轉乾坤

  如何成就美好幸福的人生呢?首先要知恩感恩。感恩父母、師長、國家、眾生,奉行孝親尊師、濟世報國,化感恩為報恩。感恩心是一股樂觀積極的力量,推動我們與大眾廣結善緣,諸佛菩薩即以此心上報「四重恩」──師長恩、三寶恩、眾生恩、國家恩,為廣行眾善之基。順境中感恩,尚易為之;在違逆之境若懂得感恩,則能磨鍊心志,人生方能逆流而上,掌握改變的契機。昔日,佛陀屢遭提婆達多加害,卻說道:「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,令我具足六波羅蜜……成等正覺,廣度眾生。」不論正向或逆緣,苦我心志,勞我筋骨者,都是善知識,都是增上緣,令我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

  除了感恩,人生更需懷抱懺悔之心,人非聖賢孰能無過?每個人都會犯錯,有了過失就要懺悔改過。今生及累劫所造諸惡,全部記錄在自心的八識田中,「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」,想要消業轉業,就要依著懺悔之法,時時反省檢討,改過遷善,誓不更造。

  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若人有過,自解知非,改惡行善,罪自消滅。如病得汗,漸有痊損耳。」明朝的俞良臣因意惡太重,專務虛名,以致於功名不遂,潦倒終年,直至四十七歲遇灶神警言相告,才幡然醒悟,痛改前非。然而習氣所牽,如記文所言:「初行之日,雜念紛乘,非疑則惰,忽忽時日,依舊浮沉,因於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,敬發誓願。」因懺悔心切,日漸改正習染,隨緣廣植陰德,最後子孫綿延,身享康壽至八十八歲。

勤精進 世界回春

  不論學業、事業、道業,人生想要有所成就,當以感恩心增長善念,以懺悔心斷除惡念;還要有精進心、長遠心,持之以恆;輔以謙卑心,虛心學習,不驕矜自恃,和順待人;以及忍耐心,磨難挫折,逢苦不憂,喜風吹動,不得意忘形,忍字在心,直下承當,不怨不悔。

  民國初年的持律法師,資質魯鈍,被人戲稱為晒蠟師,卻憑其不屈不撓的意志,十幾年用功精進,吃苦耐勞,從基本認字開始,直到能熟背大乘經論,升大座講經說法之餘,猶不忘做行堂執事,謙沖自牧,修福修慧。又如圓瑛法師自二十四歲起精研《楞嚴經》,一字一句之義理,非得徹底通達,方得罷休。之後多次登壇說法,開演此經,每講一次,則多一次發明體悟,其間亦經歷數次病痛磨難,終不退悔,至七十四歲方完成編寫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》,留傳後世,成為佛門弟子依循修學的寶典。

  這念心是田,依四正勤修善斷惡勤於耕耘,更進一步發大願心,在因地心田上撒苗播種,修一切善法,度一切眾生,回歸清淨無為不變的真心。如同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一生以菩薩利他的大悲願力,憑藉金剛般的意志,幾十年的精進不懈,建立中台道場安僧度眾的弘法志業,卻不執著一切的努力與成就。

  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,此心本無善惡、美醜,透過四正勤修善斷惡回歸自性,美好心世界就在當下這念清淨自性!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