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
 
本期主题:恭敬谦让,和谐人生






古德云: “君子之事上也,必忠以敬,其接下也,必谦以和”,
六祖大师亦言:“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”
以虔恭之心敬上念下,人与人之间自能相互敬重、和悦相亲,
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安定。



运恭敬心成人间净土

文╱普同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范


  记得十余年前初学佛时,常因听经闻法心开意解,而法喜充满。但,却又自以为是的以佛法审视他人言行,时时不自觉地度量别人的善与恶,直至读诵到《法华经.常不轻菩萨品》,经文中提到,有一位菩萨比丘名常不轻,见出家、在家四众弟子,皆悉礼拜赞叹:“我深敬汝等,不敢轻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萨道,当得作佛。”内心澎湃不已,不仅是因为经文点出“众生皆得成佛”的信念,更因这段佛陀因地修行的故事,描绘了菩萨度众生,是出于恭敬心,将每一个人平等地视为未来佛,真诚地谦恭礼敬,这着实给了轻慢末学的我一记闷棍。原来,修行不是拿着经教法理的尺处处审度别人,而是藉由佛法时刻检视反省,降伏贡高我慢的心,进而蕴养尊重包容、谦和忍让的美德。

无明高心萌病苗

  回想初任公职主管时,辖管业务涉及民众财产交易安全,由于非自己熟稔的领域,所以事事认真、处处谨慎。若见同仁出错即心生嫌鄙,认为对方从事公职多年,连这种错误都不能避免,要不是自己把关抓出错误,万一造成民众财产损失,还得承担赔偿责任。每天如此战战兢兢处理公事,面对络绎不绝临柜或电话询问,如遇民众态度蛮横,明明自己有错还强辩,甚至投诉者,更生瞋怒厌恶。久而久之,压力悄然而至,身体出现胃食道逆流、自律神经失调等病症,还误以为饮食不定所致。直至有天深夜难眠静坐时,脑中竟浮现一幕幕办公室争执的画面,即使已事隔多日仍历历在目,忿恨犹然,才惊觉自己已深陷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中,在寂寥难眠的暗夜中,更令人深感无明之可怖。

谦冲和顺心自泰

  感恩老和尚开示中台四箴行,首为“对上以敬”,老和尚提到用恭敬心除去我慢,慢心是个大障碍。修行上有了慢心,道业不能成就;在社会上做事情,有了我慢心,即使有再大的能耐,上面的人也不敢重用。故佛法言:“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业障;消一分业障,就能增长一分福德和智慧。”过去只知道“上”,是指职场的公司主管、政府首长,学校的校长、老师,家中的父母、兄长,乃至于社会贤达等。殊不知所有一切大众都是“上”,都要以恭敬尊重的心去服务大众,用包容谦忍的态度去接受指正、理解责难。现在,除了兢兢业业地要求自己仍须“对事以真”之外,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公门中处理大众之事,还要以“对上以敬”的心态,改正不耐烦的习气,放下“我执”,多聆听民众的声音,接纳批评的意见。渐渐地,心态调整了,减少很多的烦恼和忿怼,心平气和之后,身体也逐渐恢复健康,古德云:“退步原来是向前”,舍去我执我慢,自然清净心安。

  环视今日社会,自由民主声浪无限上纲,加上网路及电子通信软体的普及,只要对时事不满或对某人有意见,就在网路公然地以恶言诋毁,把攻击言论误认是民主社会的正当作为,原本恭良宽厚的社会氛围,取而代之是对立冲突的动荡时代。因此,老和尚提出的中台四箴行,就是为人处世的准则,其中,“对上以敬”以恭敬心对治我慢,尊重个别的差异,宽恕他人无心之过,将恭敬心诚于中、形于外,人人和蔼谦让,身心必然清净康泰,国家社会详和有序,进而成为人间净土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