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
 
本期主题:感同身受的慈悲







“径路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处,减三分让人尝。”
设身处地为人着想,自能消融人我间的分歧与冲突,
以慈愍心视一切众生如己子,
更是佛法“无缘大慈摄众生,犹如一子皆平等”的具体实践。


心宽世界宽

文/见捃法师


  在开山方丈惟觉安公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,从红尘中,成员简单的俗家,来到千僧道场,顿时拥有一千余位的师兄弟,因为每个人的个性、生长环境及专业背景不同,如何与人相处融洽,变成修行中重要的课题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老和尚也曾提示,善法圆满,心又不执着功德善法,即是佛法。从法会动员人事的应对进退之中,淬炼自性,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地,即是修行。

  古德云:“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”,境界本是缘起法,与自己习气相应时,则为顺境,因此容易心生贪爱;反之与自己习气相违,则为逆境,因此易心生瞋恚。所以,不论顺逆境界都是助道因缘,都是磨炼自性的机会。

  例如,初初开始面对令人起心动念的境界时,知道当面指责对方疏失的方式,只会结下恶缘,造成两方的困扰,而于事无补。所谓“小不忍,则乱大谋”,当务之急先伏忍,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待心平静,有了清明的智慧,善观事件的来龙去脉,尝试用对方的立场分析事件,又有另一种的解读,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思惟的盲点。

  “感同身受”的慈悲,即是降伏心中自以为是的我执,打开心中的藩篱,接纳、包容不同的意见看法,以平等心、广大心及欢喜心与大众广结善缘。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及认同,发愿落实中台四箴行“敬慈和真”,长养自心中的恭敬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及广大心,无形中淡化我执烦恼,减少许多人事相处的对立冲突,心量开阔,自然左右逢源,任心自在。

  《大般涅槃经》云:“所有善根慈为根本。善男子。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。能生如是无量善根。”慈悲心的长养是修行人生生世世的功课,从每日的起心动念及应对进退中练习,一切皆以众生为出发点,内修四无量心,外行四摄法,朝四弘誓愿的目标努力,做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萨行者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