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
 
本期主题:感同身受的慈悲







「径路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处,减三分让人尝。」
设身处地为人着想,自能消融人我间的分歧与冲突,
以慈愍心视一切众生如己子,
更是佛法「无缘大慈摄众生,犹如一子皆平等」的具体实践。


无缘同体菩萨行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每个人心当中都有三个不定时的炸弹──贪心、瞋心、痴心,遇到境界,随时都可能爆发,所以要用慈悲心来化解。我们不但对人要慈悲,对动 物也要慈悲,例如社会上也有保护动物的法令,这就是由「仁民」而「爱物」,从人类扩展到动物、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的慈悲。

  一般人在山林里看到毒蛇猛兽会害怕,这是因为从过去到现在都缺乏慈悲心。社会上的斗争,也是由于缺乏慈悲心,害怕自己被伤害,于是先下手为 强,冤冤相报,业果相循,所以在生死苦海中轮回不休。而现在的世界征战不休,就是因为国与国之间、人与人之间,彼此仇恨、斗争、排斥,缺乏慈悲 心。想要达到世界和平,就要化除瞋心。如何化除?用慈心来对治瞋心。慈悲心养成了,心当中就是一团和气、一片光明。所谓「敬人者,人恒敬之;爱 人者,人恒爱之」,慈悲心能泯除人我、化解对立。修行人更应该养成慈悲心,如经云:「等念冤亲,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要心量广大,行菩萨道, 普度一切众生。

无缘大慈 广摄众善

  一个人在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,对于人生的道理,对于人生存的价值、意义,如果找不到一个肯定的目标,就容易随波逐流,最后与草木同朽。假 使明白佛法,知道「心」是一切的根本,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,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修行。所谓「公事门中好修行」,例如当官也可以行菩萨道,《 普门品》讲得很清楚,观世音菩萨「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」,明白了这个道理,当了政府的首长,以平等心、以大慈悲心、以恭敬心来从 事政治,就会有很多人沾到你的慈悲光明,这不是菩萨是什么?以这样的心念来提升自己,生命就很有价值、很有意义。

  要明白这些道理,对佛法必须要有一些认识;不但认识,而且还要体悟;不但体悟,而且还要修证。怎么修证呢?明白了我们当下这一念心,这念心 才是最重要的,也明白人人皆有佛性,就能以慈悲心去对待一切众生,所谓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把我们的慈悲心扩展到每一个角落、每一个众生身 上,这就是菩萨行。

同体大悲 长养菩提

  《华严经》云:「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」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正觉,不但要成 正觉,而且要成无上正等正觉。要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必须发菩提心。佛法提到:「修行不发菩提心,譬如耕田不下种。」我们护持三宝、弘扬佛法, 都是发菩提心的一个前方便。什么原因呢?这是大慈悲心的一种表现。不但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,希望一切众生也能同沾法益、同得解脱,与佛法结善缘 、结出世的胜缘。修行要「观众生苦,发菩提心」,众生都是在生、老、病、死苦当中,没有因缘听闻正法,所以我们要接引他亲近三宝、听闻正法,慢 慢地,他就会发菩提心,出离生死苦海,乃至于超凡入圣。

  依这些道理慢慢地落实,我们的心就慢慢地清净了,这就是发心菩提。进一步,是伏心菩提。什么是「伏心」?我们的心有时清净、有时不清净,就 要起观照,慢慢降伏自己的心念。平常打坐时,观心返照,看到心当中有烦恼,要检讨、要反省、要惭愧,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念头的活动,起了恶念,马 上就要降伏;起了善念,要保持下去──这就是伏心菩提。

  从伏心菩提,到达明心菩提,这念心清楚明白,知道心在哪里了,很多人到达这个地方,就认为自己开悟了。虽然是悟了,无始以来的习气还在心当 中。所以要继续用功,无论白天、夜晚,无论动静闲忙,这念心始终不懈怠、不颠倒,「生处转熟,熟处转生」,这就是精进。发长远心,最后功行圆满 ,体悟到这念本具的清净心,这样修证的过程,就如同月亮从初一渐渐光明,最后到达十五的满月。

  《金刚经》云:「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「如是住」,就是住在菩提心上面。菩提心是清净的,所谓「清净」,就是不住在任何境界上,这就 是「无住生心」。要达到这个境界,必须要有前方便。假使没有前方便,这个道理也不容易听得懂;就算是听得懂,也不一定做得到。为什么?没有前方 便,佛法不会落实下来。

  佛法不离世间法,世间法做到了以后,不住在世间法上,慢慢地提升我们的心念,从相对到达绝对,从粗心到达细心,从染污心到达清净心,一层一 层地提升,最后就能成道。明白这个道理,等于把路找到了,方向没有错误,剩下就是时间的问题,走一步就少一步,总有到家的一天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