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
 
本期主题:为有源头活水来







「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;
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」
妄想心、执着心歇下来了,这念心自然灵明寂照,
本具智慧现前,如同清澈的泉水源源不绝。


饮不尽的曹溪水

文╱普上精舍住持 见应法师


  清晨四时十五分,打板声响彻天际,天未亮,法师们即安庠徐步入了禅堂,准备开始坐第一支香。这是禅七每天的作息,也开始了一天的觉醒。

  回想第一次打禅七,是民国八十五年的事了,当时中台山还是黄土一片,尘沙飞扬,大禅堂里十分燠热,但是听闻老和尚的开示时却万分清凉。学佛前,正是台湾经济富裕达到最高点的时候,自己也曾经和大部分的人一样,茫然地追求别人的肯定、事相上的成功,认为这才是人生终极的目标。但每每获得的当下,便倏然发现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感觉如同梦幻泡影一般,虚妄不实,只能再追求下一个新的目标。如此忙忙碌碌,直到第一次打禅七。

千年暗室一灯破

  坐香中,老和尚一再开示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。跑香中,老和尚亦亲自催香,开示学人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,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,只有当下这一念心,没有第二念心。站板“啪”的一声,刹那间将以往累积的烦恼、尘劳都破除了,如同老和尚所说,千年暗室,一灯即破。这才发现,以前都是向外驰求,从来没有回到自性家珍中去看,不知道心里有多少烦恼挂碍,故遗失本具的自性珍宝。每做一件事,就将压力往心内放,久了以后,当然迷失方向,人生就只剩下苦。打完七,回到尘世间,发现世界突然变得不一样,不是外在的世界有所改变,而是心境已经转换,所以看事情的视野角度不同,天地变得更宽广。

  众生的心始终靠在外境上,住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境,认为有所依靠,人生才有意义,殊不知有得必有失,有取必会有舍,外境的一切始终是变化无常。若要在事相上找是非对错,分个高下,便始终在相对的两边找答案,情绪摆荡起伏,患得患失,心便无法停歇下来。一切唯心所造,外面的境界既然因缘和合,本质虚妄不实,何必多一层执着分别,妄上加妄?当自己向外看时,念头往外攀缘,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心。所以打完七,便开始练习,看到任何境界,心要收回来,坚住正念,不要随着妄想分别而流转。

歇下狂心智慧现

  出家后,一年又一年地打七,体会到这是一条回复清净的路。每天不断地面对自己,不断地剥除无明烦恼与习气。如同天如惟则禅师云:“今夫所谓休者,虚妄攀缘轮回生死之心耳,旷古迨今驰求不息,如灯焰焰似水涓涓,此心不休则悟证之理绝矣。休心之法须具顶门正眼,照破尘劳业识,然后尽情放下,乃至放下又放下,和个放下也放下。”放下又放下,连“放下”二字也放下。因着一次次的禅七,看到自己对虚伪外相的执着,名利心、妄想心、攀缘心一一放下,若放不下就再继续用功。慢慢地,心歇下来,混乱的境界也歇下了,尘尽光生,烦恼无明去除,本具的清净智慧现前,就像曙光乍现,人生的光明豁然开启。

  老和尚曾开示,“放下”就是不理它、不管它,一念不生,也就是妄想心不生。《圆觉经》云:“法中除四病,谓作止任灭。”打坐当中“作、止、任、灭”这四种病都不要。“作”,即作意,不管作任何的观想,作意出来的都不对。“止”,就是止妄即真之意,把心止在一处,这还是方便。“任”,要随缘任性,不断生死,不求涅槃,假使想要“自在”,仍然是不自在。“灭”,是寂灭之意,最后连“灭”的心也要放下。

  打坐的目的,就是使这念清净心现前,所有法门都是止歇妄想的方便,所以一切不求,但心仍然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体悟到老和尚所说的清净心之后,回到日用中,也能够如实地运用,生活中不离见闻觉知,只是知而不着而已。

语默动静体安然

  打七中,在在处处都是用功的好因缘。随着木鱼声的止静,大众马上摄心用功,禅堂里悄然无声,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,时间一刹那就过去了。所谓“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”,出了禅堂,大众排班准备用斋,每一个脚步皆摄心正念,不发出声响。用斋时,知酸甜苦辣,却不着酸甜苦辣之味,体悟饭原来是米做的。拿、放碗筷尽量无声,是觉性在每一个当下的作用。回寮时,开关门也放轻,“宁动千江水,勿扰道人心”,是对他人的慈悲护念。睡卧时,心不散乱颠倒,念头不起,二六时中无不是道业成就的契机。

  禅堂里、禅堂外,听招呼、守规矩,便能让散乱的心,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摄回来。解七后,遇外境则触物起照,时时觉察、觉照,久了这念心自然灵明寂照,如同清澈的泉水,智慧时时现前。

净如明镜照天地

  我们的心本来就如同明镜,只因为尘劳覆盖,而不能正确的了知一切因缘相状。在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中,大珠慧海禅师曾开示弟子:“喻如明鉴中虽无像,能见一切像。何以故?为明鉴无心故。学人若心无所染,妄心不生,我所心灭,自然清净。”镜能照一切相,却不留一切相。如果能够不生颠倒执着,对境界不起好坏、高低、美丑、取舍等分别,就能如同老和尚所说: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任何人、事、物必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。古人言:“风来疏竹,风过而竹不留声;雁渡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。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,事去而心随空。”每一件事皆尽力去做,做了以后又不执着,不住色声香味触法。

  这念心本自具足,法尔如是。染污心、妄想心、执着心歇下来了,当下这一念不生不灭的心便会现前,这才是最真实的。体悟到本具的清净心,如水有源头,找到水的源头,这股水就用不穷尽了。禅堂里,禅堂外,动静一如,心不着境,以平常心面对任何境界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这念心始终清楚明白作主,何处不是好香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