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
 
本期主題: 眾生歡喜 諸佛歡喜







慈悲觀的修習,是解脫我執煩惱之鑰,開啟菩薩心量的重要行門。
觀行中如是思惟,生活亦如是實踐,
積蓄、厚養慈悲,轉化瞋惱,體達冤親平等,
引導一切眾生,趣向佛道,同得解脫自在。


慈心消防員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髦法師

  
  慈心的道理我們耳熟能詳,但是當自己動怒時,似乎又使不上力。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培養慈悲心,難道只有捐錢救難、布施慈善才是慈悲的表現嗎?

  佛法中有「七周緣慈」、「四無量心」之觀行法門,觀行是一種思惟修,透過心念專注、反覆思惟,對此理熟稔於心,當逆境現前時,才能不假思索地從自性流露,並有力道地幫助我們止息瞋火。譬如某處發生火災,消防人員趕去滅火,而滅火的速度與平素訓練的熟悉度,有著密切的關聯。當心中的瞋火生起時,端看自己平常對這些「慈心消防員」是否訓練有素?若訓練得當,則能適時控制火勢,不致影響周遭鄰居,造成池魚之殃;反之,只能眼看火勢蔓延,待火舌燒盡家財,甚至燒盡功德林,釀成更嚴重的人禍。

  練習慈悲觀,使心變得更細、更柔軟,當一心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時,更懂得觀照、護念對方的感受,了解他人的需求,知道什麼才能真正幫助對方。也因為慈心觀照,知道當自己生氣時,需要改變的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的想法和觀念。當我們怨恨某人時,其實內心的世界只剩下那個冤家,即使他不在眼前,但時刻惦記著彼此的恩恩怨怨;此時,我們看不見空中的白雲,聽不見山林裡的鳥聲,忽略了路旁可愛的花花草草,我們的目光彷彿聚焦在那棵不順己意的樹,但是,我們又何必為了一棵樹,而放棄一整片森林呢?

  運用慈悲的力量,由思惟修擴展心量,廣大涵容對待一切,將冤親提升為修行路上的法親。親人雖和我們有善緣,但因為有依賴就有期待,有期待就免不了傷害;冤家雖常與我們作對,但也能激發我們向上提升──若不是冤家示現,我們怎能知道:原來自己的心量如此狹小?當冤親都被我們的慈悲感化,冤家不再是冤家,至親也遍及一切,彼此皆獲得法益、以法相交,那麼我們的心就能超越對待,廣大無邊,無一眾生不是我們捨身度化的對象。

  任何人都需要慈悲心,也都喜歡和慈悲之人相處,慈悲能包容、能體諒、能給予關懷;慈悲沒有敵人,儘管彼此之間有磨擦,但只要一念真誠的慈悲,便能打破冰牆、劃破隔閡,轉化交惡的關係,修復情誼;慈悲有時不須太多語言、行動,只須懇切地從內心發出,時刻放在心上,他人一定感受得到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