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
 
本期主题: 众生欢喜 诸佛欢喜







慈悲观的修习,是解脱我执烦恼之钥,开启菩萨心量的重要行门。
观行中如是思惟,生活亦如是实践,
积蓄、厚养慈悲,转化瞋恼,体达冤亲平等,
引导一切众生,趣向佛道,同得解脱自在。


心灵的平静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愫法师

  
  记得过去未学佛时,最大的困扰是工作上的不如意,每每只看到上司的缺点,心中常常生起“将帅无能,累死三军”的想法,认定他们是肥猫,不清楚如何解决问题,只会出官方说法,如此下去肯定是结恶缘。无论如何努力,升迁就是无望,失望加上愤怒,心理影响生理,渐渐地,晚上睡不着,隔天最后一刻才冲到公司,公司的大门就像是即将被接杀前的本垒板,要飞扑过去才能安全上垒,当然一整个人无精打采。因此,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愈来愈少,主管就更加不满,形成恶性循环,回想起来,当时的日子就像处在三涂恶道一般。

  学佛之后,明白“欲知过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”,要扭转目前的困境,除了甘心甘受外,更进一步要解冤释结,因而发心想修持“七周缘慈”。初初开始,一想到主管的脸就气,不想回向给他,但“众生皆有佛性,每个人都能成佛”,应该跟每尊佛结善缘,于是勉强还是回向给他。一次、两次,随着慈悲观愈来愈上手,我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,发现主管有主管的包袱,自己也有坚固的我执,一味坚持己见或怨天尤人并不能改变现况,只是两败俱伤。一旦看开了,心情也变得比较平静,可以一觉到天亮,上班的时间自然提早了,更能专注于工作上。主管与同事们都发现到这些变化,开始了正向的循环,日子仿佛从三涂恶道又回到人道。

  仔细回想整个过程,发现一般人面对逆境时,通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,随顺情绪,以反击的姿态来警告对方,保护自己,希望不要受到伤害。但双方都自说自话,不但问题无法解决,反而把问题扩大,形成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的无限回圈。佛法则是“理将俗反”,先退一步,做情绪的主人,进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,以平和的方式来回应对方,化解双方的僵局,方能解决问题,达到“退步原来是向前”。

  其实,不论外境或敌人多么强大,都不能直接搅挠我们心灵的平静,只有我们的瞋恨心能够轻易破坏它。而透过薰修慈悲观,能够化解瞋恨,带来心灵的平静,进而改善人际关系,不断地重虑缘真,人生也将愈走愈光明,最终达到“随所住处常安乐”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