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
 
本期主题: 正信的佛法







古德云:“有信无智,增长无明;有智无信,增长邪见。”
修行学佛,不但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,才能从初信进一步达到正信。
“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”透过听经闻法,建立正确的知见,
就能于日常生活落实解行,产生净化提升的力量。


心外无法 法外无心

文/普安精舍护法会督导、逢甲大学财经系副教授 传尊

  
  心法是佛教中最珍贵的宝藏,能够听闻心法,体现与契入清净心,是回归如来家的不二法门。

  学佛前,喜好探求人生真理,从而涉猎四书与老子《道德经》,每每念诵到有意境的词句,便心生欢喜;对佛教的义理,则仅止于表面的文字。也曾接触过所谓的新兴宗教,但是,内容不外劝人为善,讲求神我、神佑,或是以未来往生神处为寄托,或者曲解“不可思议”而故弄玄虚,或以神通感应,或为名闻利养广召信众……因此,内心的烦恼、困惑始终无法化解。

就路归菩提之家

  绕了许多远路之后,终于因缘际会下,参加了 导师在灵泉寺所主持的教授禅七,真正找到“归家”的菩提大道,体会到如何观照自心。当时,法门尚未熟稔,只知妄想来了就观照,若不能止息就默诵《心经》,想不到,在这样的专注下,竟然有所体会,熬了四、五天的腿酸、腿痛,刹那间消失,安住在禅悦法喜之中。当禅七最后一次过堂时唱〈供养偈〉,及解七时〈炉香赞〉一起,不由得热泪盈眶,那是一种久别重回家园的情愫。虽是禅修的初航,也是初发菩提心的开始。

  之后持续参加精舍禅修班,每年也定期打七薰习,愈发信解“戒、定、慧”的重要性。因为持戒能防非止恶,心灵净化了,修定也容易多了;其次,更要修慧,否则心不清不楚、不明不白,哪能照破昏暗、导正心行?更遑论解脱烦恼与生死。定慧等持之外,福慧也要双修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,在广结善缘、法缘中累积修行资粮,才能让法船顺畅驶往智慧的彼岸。

  三藏纵然浩瀚,然而,佛法就是心法,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,佛法就是契入圣者洞见与证悟真理之要。佛陀所说的教理,不只是用来诵念、研究而已,字字句句蕴藏着具体可实践的心法,正所谓“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心;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”。

无所住而生其心

  礼忏诵经也不只是祈求感应,若能恭敬虔诚、随文入观、动静一如、念念相续、无有夹杂、无有间断,方是用功的真谛。日用寻常、行住坐卧乃至动静闲忙之间,如是观照:不取不舍、不即不离,不落两边,自然与菩提心相应。若是心外求法,必然是缘木求鱼,终究一无所获。

  六祖惠能大师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导师 觉大和尚也经常提示:“佛法是以人为根本,人是以心为根本,心是以觉悟为根本”,所谓“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”,生活中对境不染着、不攀缘,每个当下观照自己是否清楚明白,如此用功修加行,如此觉察、觉照,正是迈向觉悟、中道实相的一条康庄大道。

  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”,发心要发出离心──出离执着、烦恼的心;要发菩提心──自觉觉他、觉行圆满的心;要发智慧心──安住缘起性空的正见。学佛,不能离开心性,更不能没有正确的知见,找到心性入手处,才是趣入菩提的究竟之道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