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
 
本期主题: 克己慈忍







憨山大师〈醒世歌〉:“红尘白浪两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”
能够降伏自己,则能战胜所有烦恼怨贼。
从凡夫直到成佛,无论顺境或逆境,修行,就是一个“忍”字。


慈忍照亮心房

文/宝林禅寺中级禅修班学员 传睿

  
  走上科研的这条道路,最家常的事,便是每每把写好的文章送给指导老师,或投递到期刊之后,送回来时,总是布满红色的修改痕迹和多达上百条的修改意见。那一刻,不由生起莫名的心理抗拒,仿佛每一个字符都充满了对我的否定。必须硬着头皮、深呼吸几次之后,才能平静下来逐字逐句地看下去。我试图鼓励自己,这样的痛苦,是成长的滋味。然而,也会有那么偶尔几次,虚心聆听、接受修改意见之后,发现结果竟不如前,于是又被迫改回本来面貌。从小到大,虽然听惯了科研世界里百折不挠、历经失败终有所成的故事,然而自己真正面临批评与指责时,心里还是难免不平。

以慈育德并以忍养情

  世人确实活得艰难,艰难不光来自外面的压力,更多的是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与无明。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典故;今网上有“今日你对我爱理不理,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”的作为。常人对忍辱的理解,多倾向于身处劣势或不得意时,为了将来能扬眉吐气而采取的策略。俗谚说:“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”这种忍辱更多的是一种暂时趋吉避凶的智谋之道;更多的是一种在咬牙切齿的坚持中,期待着终有一天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心态。就算听到忍辱,明白要忍辱,觉得正确实地在忍耐,往往却心怀瞋恨,徒以执着之心,效法去除执着之行,错上加错,周而复始。因此,忍辱之行不能缺少慈悲之心与智慧的观照。

 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言:“观恶言,是功德,此即成吾善知识,不因讪谤起冤亲,何表无生慈忍力?”我们要发慈悲心来行忍辱。仔细观想,其实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只因自己的分别心作祟,不能明白心是恶源,才有了顺境、逆境的区别。即使当下韬光养晦,心中仍常怀忿恨。佛法云:“慈即爱念;忍即安忍。”坦然安住于当下,不断返观慈忍的境界。忍,不是忍别人的讥笑怒骂,而是忍自己的无明烦恼;慈,不光是善待了别人,更是救赎了自我。蕅益大师云:“世出世事,莫不成于慈忍,败于忿躁;故君子以慈育德,以忍养情。”

自取其辱到自我超越

  生活中的磨砺,才是它活生生的面貌。慈忍的背后是对世间苦的了达。正如作家王鼎钧写道:“我们遭受的劫难只是名称不同,时间不同。我已经修完了你正在艰难钻研的课程。你是昨天的我,我是明天的你。我们都有癌要割除,有短路燃烧的线要修复,有迷宫要走出,有碎片要重建,有江海要渡。”

  去年八月中台朝圣之旅,在普台高中的图书馆看到一座雕像,名为“问佛”,有善问外在佛,亦问自性佛之意。我们一只眼探索先哲智慧的同时,也应不忘向内观照、检讨反省改进。那时我才明白,之前所有痛苦的源头,不是审稿人的无情、指导老师有意见,而是我对自身不圆满的抗拒情绪。假若能把所有这些外相看作是自身不足的显现,哪里还会有忍辱的对象和忍辱之心呢?所谓辱,不过是自取其辱;所谓忍辱,其实是一种自我的超越。

  有人说梦想照亮远方,在有梦想及希望的路上,让慈忍照亮我们心房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