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
 
本期主题: 克己慈忍







憨山大师〈醒世歌〉:“红尘白浪两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”
能够降伏自己,则能战胜所有烦恼怨贼。
从凡夫直到成佛,无论顺境或逆境,修行,就是一个“忍”字。


克己作圣

文/见译法师

  
  人生如同一场战争,最难战胜的敌人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凡圣之别,就在这句话。圣人反求诸己,唯降伏自己;英雄争强好胜,总想征服别人;凡夫俗子则谁也征服不了,不过随波逐流而已。佛法言: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”若能战胜、降伏自己,就能摆脱烦恼,得到自在解脱。

常见己过 恒思利他

  想调伏自己就要懂得如何克己,克己就是克念、制心。世间所有顺逆皆是因缘果报,亦是虚妄生灭的境界,唯有这念心才是自己,佛性就在这念心中。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叹言: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。”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,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清净本性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只因生活中妄起分别,念念相续,产生取舍、憎爱、执着,随境流转,不能作主,因而起惑、造业、受苦,清净的本心本性就变成了众生境界。

  所以,要掌握自己的命运,做自己的主人,必须从克己克念做起。《尚书》云:“克念作圣,罔念作狂。”只要懂得克己克念的道理,人皆可为尧舜,人皆可以成佛。克己克念的第一步,先做到只起善念、不起恶念,时时刻刻觉性都要存在,返观自照,六根与六尘接触时,起的是什么心念?是不是有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等过失?还是想到利益他人?要做到这一点,须先了解因果,依止大善知识,听经闻法,建立正知见,并藉由诵经、持咒、礼佛、拜忏、出坡,修种种加行,增长自己的福德;起了恶念、恶行,赶快觉照转念、忏悔改过。六祖惠能大师云:“常自见己过,与道即相当”,因为“改过必生智慧”,能够断恶修善,就是克己的第一步。

动心忍性 得失从缘

  接下来还要“忍心不动”──遇到违逆境界能“甘心甘受,都无冤诉”;在顺境中“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喜风不动”,乃至“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”八风境界皆能不动。如过去寒山大士问:“世间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,如何处治乎?”拾得回答:“只是忍他、让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几年你且看他。”以这样的忍,自能八风吹不动。

  近代禅宗巨擘──虚云老和尚五十六岁时,至高旻寺打禅七,途中失足落水,虽被人救起,但诸孔出血。到了高旻寺后,因为拒领职事被打香板,病情愈为加重。但老和尚在禅堂昼夜精勤用功,澄清一念,经二十余日,众病顿除。后于禅七开静时茶杯堕地,闻声顿断疑根,豁尔开悟。凡圣同样都有这念心,差别只在境界中能否克念、忍心不动,即是朝向圣贤之路。

  克己当中还要能行一切善,而不执着善法功德,内心谦下,常行普敬,《六祖坛经》谓:“外于一切善恶境界,心念不起,内见自性不动”,亦是《金刚经》所说“无住生心”,不住在外境上,生起利他的慈悲心、智慧心、长远心、精进心,发大愿,以愿导行,这克己的功夫才能持久奉行不辍。

  克己当中成就利他,在利他中便能完成真正的自利,所以行者每每藉境练心,如孟子所言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这念心能受得起苦,担得起大任,行善而不执着善,就是真正的克己作圣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