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
 
本期主题: 随缘行








“心随万境转,转处实能幽;随流认得性,无喜亦无忧。”
诸法因缘生,因缘尽故灭。
观照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随缘尽分而不住着,
逢苦不忧、遇乐不喜,
人生处处是境随心转的新页。


求其放心

文/普化精舍中级禅修班学员 传轮

  
  《孟子.告子》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:“哀哉!人有鸡犬放,则知求之;有放心,则不知求。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!”放心,是指迷失本心。在日常生活中,倘若丢了钱、遗失了手机等,人们总会急于找回,但是心放逸了,却经常不自觉。只看重身外之物,而遗忘了本自家珍,不是本末倒置吗?

  所谓“学问之道”,并不只有狭义的“研读知识”,而是泛指“为人处世”的智慧,生活中行、住、坐、卧,乃至种种因缘都会运用到这样的道理,因此,找回我们的心,是如此刻不容缓之事!

心如巧匠 画诸法界

  随缘安住的概念,是在禅修班上课之后,才真正懂得去观照它、去重视它。平时的课程中,法师常常开示大众:“心生万法,万法唯心。”我们的心无限宽广,却也因为如此,念头瞬息万变,一个转换、一个疏忽,都会对下一秒造成影响。曾在佛经上看过:“心取地狱,心取饿鬼,心取畜生,心取天人”,再对照法师所开示,才发现:我们过怎样的生活,成为怎样的人,都取决于这一念心。

  身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,在这个迈向成年、独立的临界点上,看到身边很多同学依然我行我素,不免忧心。以最普通的团体报告为例,有人总以各式各样的藉口推托分内的工作,进而拖延到整组进度,一而再,再而三,令班上同学皆非常不满与失望,更甚者,又把一切问题归咎于他人。我常想:逃避得了一时,难道生生世世都能如此随自己的意吗?“万般带不走,唯有业随身”,不识因果的无明驱使我们造业受苦,岂是如作业般草草就能了事!

  反观自己,也有很多时节因缘看不清楚、进退失据。常常在一个时间点上,想做的事情不只一件,或因所做的结果不如预期、比不上别人,而产生烦恼、痛苦和挫折。在接触禅修班之后,慢慢觉察到,其实这一切,都和是否管理好自己的“心”有关。

反躬自省 三心常住

  为什么有时事情会全部累积到某个时段,使自己忙不过来,导致焦头烂额?往往是因为自己心生懈怠,没有提早做好安排。为什么看到别人表现优异时,自己会怨怼难过?也是源自分别计较的习气,不由自主地衍生卑慢、嫉妒。常闻“活在当下”,听来简单,却很难时时作得了主,追本溯源,在于这念心习于攀缘、早已“放失”在外了。

  世间一切都有因果可循,有鉴于此,我开始提起觉性,在生活的每个因缘,练习照顾好自己的心。除了专注于当下,法师也告诉我们,要以“平常心”、“无住心”、“菩提心”来面对一切境界。所谓平常即是无常,诸法因缘都处在变化之中,没有永恒不变的人事物;无住则是不执着,《金刚经》云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并不是要我们懈怠放逸,而是随缘尽分、任运如如;菩提心即是清净心、大悲心,在修善断恶、自利利他中,圆满福德与智慧。

  菩提心、清净心与大悲心,这三种心,始终含藏在人人本具的“这一念心”当中,只须“求其放心而已矣”。跟随着善知识的教诲,带着对佛法、对自己的“信心”,在每一个当下,找到、坚住“要成佛的心”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