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
 
本期主题: 皈依的功德与意义








经云:“诸有归依佛,不堕三恶趣,尽漏处人天,便当至涅槃。”
所谓“万里途程,不离初步”,
皈依,是学佛的第一步,也是背尘合觉的开始。
依佛为师、凭法为药、以僧为友,
在三宝的慈光之中,安渡苦海,趣向究竟安隐的菩提觉岸。


红尘中的清凉

文/普上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素

  
  孩提时期,当同年龄的同伴在院子里高兴地玩游戏时,我却坐在角落望着天空发呆,常想:“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?我为何而活?”虽然求学的过程顺利,却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。

如闇遇明 如贫得宝

  直到高中上历史课时,老师唱作俱佳,讲到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语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不禁由衷赞叹,快乐异常。当时只觉得“快乐”,不知那就是所谓的“法喜”。

  因为这一份“法喜”,上大学后,我坚持参加了四年的佛学社团。工作后陆陆续续接触一些道场,却始终无法寻回当初的那份“法喜”,心无法安顿下来,就像失根的兰花,在红尘中到处飘荡。

  在偶然的机会下,参加了中钢禅坐社的三天道场参访之旅,最后一站是台北万里灵泉寺,到寺时已经下午一点多。用餐前,法师带我们唱“供养偈”,当下封尘已久的那份“法喜”现前了,眼泪不自禁地掉了下来,我知道灵泉寺就是我寻觅已久的道场。当天导师 觉大和尚特别从外地赶回山为我们开示,令我们感动不已。回到高雄后不久, 导师就在高雄成立精舍,因缘成熟,我参加了初级禅修班的课程,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台道场。

  初级禅修班结业的同时,我也皈依了三宝,正式成为三宝弟子。 导师常说,皈依三宝就如同在学校读书,须先注册;注册后,方是学校的在校生,享有种种的助缘,帮助自己完成学业。学佛也是如此,须先皈依三宝,方能具足正信而不退转。

具足正信 入佛法海

  皈依后,我对经藏产生了特别的兴趣,一句法语,就可让自己反覆思惟,虽然有时也会有想不通之处,然而就在诵经的当下,或在教授法师的开示中,就能豁然开朗,了解其中的道理。也许这就是皈依三宝的福报,让自己能在滚滚红尘中得到些许的清凉。

  在道场久了,认识的人也多了。领执事的当下,人与人的习气互相摩擦,难免会有些境界。当遇到境界时,我告诉自己放松、再放松。先离开现场,舒缓一下心情,转个念头,思惟或许对方并非有意,然后再去找出问题,互相沟通。许多难题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化解掉了,毕竟彼此都是宿世重逢的因缘,要把握再结善缘的机会。

  这是我在三宝门中学到的法宝,也是最大的改变──正面思考,面对问题。皈依三宝之前,自己的个性是得理不饶人,凡事一定要争到赢才肯罢休。日前,在中台山博物馆当义工时,有一位师兄问我:“如何能在精舍待这么多年?”当下虽然淡淡一笑,现在想想,答案就在苏东坡的诗句中:“滔滔苦海内,三宝为舟航;炎炎火宅内,三宝为雨泽;冥冥大夜中,三宝为灯塔。”

  感恩导师 觉大和尚在全球各地广设精舍,接引芸芸众生入三宝门。三宝门中好修行,除了学到如何待人处事外,在精舍更能让自己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。所谓“师父引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,禅修班的“闻、思、修”是基础,但还要提升、再提升,修福德、修禅定、修智慧,三环一体。期许自己能发长远心、发菩提心,直至开悟成佛。虽然目标长远,一时无法达成目标,但《诗经》云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”只要心不退转,生生世世跟随 导师用功修行,一定能圆成佛道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