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
 
本期主题: 自利与利他








当自己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相冲突之际,
先成就一己之私,或许是有些人的选择。
然而,在满足自己的同时,往往也损及他人,
痛苦、忧患和纷扰,也因此随之而来。
佛法教导我们,修菩萨行首要利他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
付出当下,收获最多的往往是自己;
成就他人,其实就是在成就自己。
悲智双运,自度度人,
人生的圆满、世界的和谐,不求自得!


一灯燃百千灯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谊法师

  
  记得国小时期,母亲接送上下学,乘坐在母亲的机车上,每当见到路上有小石子,母亲总是停下车来,吩咐我把石子拾到路旁,以防有人不慎滑倒。之后,询问母亲为何总是要这么做时?母亲却只是说:“如果见到该做的事却没有积极去做,因而发生不良善的结果,就是我们的过失。”当时并不明白,心想:“石子并不是我放的,为何没将石子移走却是我的不对?”直到渐渐长大,才明白其中的道理,原来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,将自己的好变成他人的好,不需要分彼此,自然呈现出“利他中完成自利”的意义。

随喜功德 庄严自心

  《大学》中提到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与佛法中所说自觉、觉他,最终觉行圆满、圆成佛道──此一道理相应。利他的过程中,需要慈悲与智慧,才不致弄巧成拙;为了达到利他,设想种种善巧方便,无形中就能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慈悲。

  “普贤十大愿──第五随喜功德”,“随喜”,即是随时随地、欢欢喜喜地竭尽所能给予他人协助,不带有任何条件。以修行的心路历程来说,人多心量狭小,见他人有所成就,通常第一个念头就是起嫉妒心,总是心想:“别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,自己只是不做而已。”原本的朋友关系,有时也会转变成敌对。这样的心念,容易让自己陷入卑慢之中,患得患失,情绪随之起伏,无法归于平静。因此,“随喜功德”便是对治的最佳法门。初初开始或许会不习惯,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,从只是心念、言语的随喜赞叹,进而以行动表示支持,乃至凡见好事,便能生起与有荣焉的欢喜心,照破心中的黑暗。其思想的中心价值,不在于成就感,而在于参与感。凡事尽心即有成,成功不必在我。原来平凡的人生,因利人而丰富,造就出平凡中的不平凡。

  古人言:“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我心。”人生的走向,端看自己的选择。所谓“独乐乐,不若与众乐乐”,与人分享的快乐,胜过独自拥有,当缩小自己、随时想到他人之时,心量相对扩大。随喜功德的果报,不必等到未来,而在每一个利他的当下──随时皆能怀有欢喜心──何乐而不为呢?

灯燃百炬 明明无尽

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中佛言:“睹人施道,助之欢喜,得福甚大。”沙门问曰:“此福尽乎?”佛言:“譬如一炬之火,数百千人,各以炬来分取,熟食除冥,此炬如故,福亦如之。”功德利益,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,反而因分享而无尽。

  《佛说维摩诘经》也提到何谓无尽灯法门:“譬如一灯燃百千灯,冥者皆明,明终不尽。……夫一菩萨以道开导百千菩萨,其道意者,终不尽耗,而复增益。”菩萨行履,亦复如是。虽然眼前自己的能力有限,无法像太阳光一样照耀大地,仍发愿从学作一盏小夜灯开始。

  小夜灯具有很多功能:其一,不分晴时多云,不分日夜,随时都能展现光明。其二,当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时,万籁俱静,只剩小夜灯微微发亮,仍在黑暗中施予无畏,默默守护着众生。其三,无论是转角处、楼梯间、走道中,都有小夜灯的身影,以不刺眼的光芒,不彰显自己的地位,默默地利益着人们。

  愿作一盏灯,学习菩萨“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”的千百亿化身,哪里有需要,就往哪里去。祈愿一切众生,生生世世不为自求,唯为利他。发广大道心,发广大慈悲心,发广大菩提心,尽未来际,永不退转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