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
 
本期主題: 常將他人好處想







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每個人各有其優點和缺點,
聖賢有「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」之德,
古人亦云:「見人不是,諸惡之根」。
好見人之惡者,心量狹小,常處於憂惱之中;
喜見人之善者,心量廣大,常處於清涼世界。
經云:「心清淨故世界清淨,心雜穢故世界雜穢。」
以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,決定我們看到了什麼;
常將他人好處想,我們就能看見世界的美好!


人生最大的福報

文/普印精舍中級禪修班學員 傳和

  
   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提醒我們身邊的人都是可以學習的對象,無論是對方的優點還是缺點,都值得我們借鏡、學習。然而,人往往只專注於別人的缺失,甚至不斷地放大這些缺失,導致看不見他人值得學習的長處。近年來,自己才漸漸地學會淡化這種挑毛病的習慣,進而著眼在別人的優點並加以學習。

  學佛以前,我從不認為別人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,即便在某個人身上觀察到優點並打算好好學習,也不全然心服口服,反倒是撿擇優點學習之後,心裡還細數對方不如我的地方,暗自為喜,認為這就是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」。

  初初開始學佛的時候,也尚未覺察自己這樣的心念。直到某次禪七,在數息當中觀察到了自己的種種習氣。才發現,原來別人那些一直讓我厭惡的缺點,其實跟我的缺點一模一樣。自己之所以心生排斥,並不是因為那些缺點令人討厭,而是那些缺點投射到自己身上同樣不足的地方,讓自己難受,想要視而不見;而自己肯定他人的優點,其實也不是單純的讚歎,而是認為自己也有這個優點,心生自滿,在表面上讚歎他人,殊不知卻是想要藉由稱讚別人來肯定自己。

  察覺之後,恍然大悟,慚愧不已。一直以來都誤以為自己的發心是良善的,沒想到卻摻雜了這些難以覺察的情緒。隨後,漸漸地改進,而能更專注於他人的長處,心生讚歎並學習之;看到別人的短處,則提醒自己檢視缺點的本質,學習不將之與人作連結,思惟:「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」由於專注在他人的長處,因而與人相處時,都感到法喜,不僅結了善緣,自己也成長許多。

  慶幸自己能持續參加精舍禪修課程及回山打七,感恩法師的指導,讓我得以發現自己的種種毛病,進而面對、改正,這實在是人生最大的福報!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