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
 
本期主题: 常将他人好处想







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每个人各有其优点和缺点,
圣贤有“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”之德,
古人亦云:“见人不是,诸恶之根”。
好见人之恶者,心量狭小,常处于忧恼之中;
喜见人之善者,心量广大,常处于清凉世界。
经云:“心清净故世界清净,心杂秽故世界杂秽。”
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,决定我们看到了什么;
常将他人好处想,我们就能看见世界的美好!


见贤而思齐--觉大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
  一般人心量很狭小,看到别人事事顺遂,就心生嫉妒;或者为了一点小事,心生芥蒂,始终放在心里,甚至公报私仇。这种报复之心、小人之心、众生之心,就是三涂恶道的因,将来就感恶果。所谓“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”、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如果跟人结了恶缘,将来就是怨憎会苦,徒增烦恼。所以,平时要多赞叹、多欣赏他人的好处,不要嫌弃别人的缺点,乃至阻挠别人做事。

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

  佛法教导我们:“当隐恶扬善,不得伐劳显己之功。”只讲好话,不讲坏话,也不要讲别人的隐私、缺点,这就是“隐恶扬善”。憨山大师亦云:“休将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过失扬。”如果你讲了别人的过失,听到的人又以讹传讹。你讲一点,人家就传两点;你本来只是有一点点怀疑,就去讲给别人听,听到的人便以为真的就是这样的。所谓“三人成虎”,本来没有这件事,经过三个人讲,假的也变成真的。

  六祖大师云:“吾之所见,常见自心过愆,不见他人是非好恶。”经常检讨、返照自己,看看自己心当中有没有贪心、瞋心、痴心、慢心、疑心这一些罪过,而不是往外看他人的过失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当自己的眼光、心念时时刻刻都在看、在监督别人,看别人有没有过失,忘了观照自己的心念,这样就不是一个修行的人了。自己这个心都在攀缘,没有收回来。

  修行人要往内照,不要看别人,别人好也好、坏也好,是别人的事情;不能因为别人不好,自己就灰心:“怎么搞的?这个团体不能待了。”自己就退失菩提心了!一般人往往都有这个毛病。所以,时时刻刻要看自己的心念,是善念?是恶念?是杂念?是无念?反省自己还有多少习气、过失要去除;有了过失,马上就要知惭知愧。以前蕅益大师在禅堂里坐禅,坐了三年,左右邻单姓谁名谁都不知道,就是绵绵密密地返照这个心,这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榜样。

  “常见自心过愆”,只见自己过,不见他人过,这样子就有进步,这样子就没有是非。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做,团体中哪里还有是非?团体就和合了。所以,“常见自心过愆”,这是修行的一个开始。

  “不见他人是非好恶”,不看他人的是非、好恶,因为你看别人是看不完的。有些人重视别人的肯定,经常想来想去、患得患失、疑神疑鬼,恐怕别人看不起自己、排斥自己、藐视自己,始终在打这些妄想,这就不是修行人。别人说我的坏话,是在成就我;说我的好话,是在护念我。对于别人言行上伤害自己的事情,要学习去原谅;自己对待别人的言行,要时时反省。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,始终不责怪别人,始终原谅别人、检讨自己,这个心要始终返照自己,这就是真修。

择善而从之 不动即净土

  所以,在一个团体当中要敬业乐群,不但要尊重自己,还要尊重他人,要爱护这个团体,不说彼此的是非,使每个人都能和合发心。儒家说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又云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看到人家好,要向他学习,不要嫉妒、排斥人家;看到人家的缺点、过失,不要看不起他,或是讽刺人家,要马上检讨反省。所以,平时是往外看,现在要往内看。往内看就是进步,往外看就是分别、就是是非、就是烦恼。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、好处,假使你把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学会了,就成贤成圣了。

  修行是修正自己,要经常检讨、反省,不是修正别人,所以六祖大师说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。”“若修不动者,但见一切人时,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,即是自性不动。善知识!迷人身虽不动,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,与道违背。”假使能见自己过,就找回自己了,如果没有检讨反省的力量,自己就不存在。古德亦云:“圣人过多,贤人过少,凡人无过。”如果每个人都能自我检讨,而不去计较别人的过失,不评判别人的是非,自心就是一片无诤的净土,无时无处不清凉!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