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5
 
中台廣傳









中台禪寺一百零二年度夏季學界精進禪七

文/編輯部

  《圓覺經》云:「無礙清淨慧,皆依禪定生。」「禪」就是心法,依此心法淨化及提升自己,就能達到佛的圓滿境界;《禪門經》亦云:「於外相求,雖經劫數,終不能成;於內覺觀,如一念頃,即證菩提。」本寺每年皆定期舉辦禪七活動,透過七日的精進專修,於心地上用功,以此反觀自省,徹見本來面目。今年夏季學界精進禪七,於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四日舉行,有一千多位來自美國、奧地利、泰國、菲律賓、香港和台灣等海內外精舍學員,把握難得因緣,回山用功。

住在佛家 以戒為本

導師 覺大和尚開示大眾,修行就是要保持「知」的存在,經由聞道、悟道、養道,以破除執著,證得無上佛果。

  二十八日下午三時三十分,住持見燈和尚於五樓大禪堂主持灑淨與起七儀式,宣說起七法語,場面莊嚴隆重。在起七茶會上,以「喝茶的人是誰?」提醒學員:修行就是要跳脫物質層面、精神層次,了解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己。禪七的目的就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若能悟到這念清淨心,喝的就是趙州茶,就能成為天地的主宰。禪七是眾緣和合所成就,大眾應當萬緣放下,「聽招呼、守規矩」,懷著知恩、感恩、報恩之心,在良善的法界中,作最大的努力,必能達到最好的成果。

  晚間八時,正式起香。首先,住持和尚藉由止觀法門──數息觀,教導學員調身、調息、調心的靜坐要領,透過清楚明白的數息、觀息,以降伏妄想、昏沉、無聊、無記之四大心病,安住於清淨不動的這念心;行香時,則提醒大眾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,如此靜中養成,動中磨鍊,處處作主,時時皆是悟道的契機。

  翌日上午八時三十分,住持和尚為大眾正授八關齋戒,期以一日一夜、七戒一齋之受持功德,遠離惡因,開啟出世解脫之門。學員們在一日一夜的受戒、聆聽開示中,沉澱身心、建立正知正見,為契悟自心更增助緣。

解行並重 目足相資

  住持和尚於開示中明示大眾,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確立正知見。所謂「禪者,佛之心」,「禪」即是覺悟的心,這念心為萬事、萬物、萬法的存在依據,含藏種種功德妙用,亦即我們的「真生命」。若能順此心性之理,作為安身立命之處,就能隨心滿願,這也是禪修的最大功德所在。《圓覺經》云:「云何無明?善男子!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,猶如迷人四方易處,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」世間萬物皆是仗因託緣所生,唯有認清無常的真相,面對生老病死、成住壞空、生住異滅,才有正確的認知;也唯有了解這念心不生不滅、本自具足的特質,修行才能直截了當。一切法門皆是契悟本心本性的助緣,一旦化除煩惱,就要放下所修的法門。修行就是要吃苦了苦,在因地上用功,大眾藉由止觀法門沉澱自心後,就要依著心地法門──中道實相觀來用功,如此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必能明心見性,究竟成佛。

  禪七中,導師 覺大和尚慈悲開示大眾:「道」就是大眾聽法的這一念心,為妄想、執著所障蔽。「修道」就是要破除我執、法執,藉由慚愧、懺悔淨化身心,並由聞道、悟道、養道等階段,斷除三惑,轉識成智,最後成就無上佛果。修行要保持「知」的存在,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,見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古德云:「風流得意之事,一過輒生悲涼;寂寞清真之境,愈久轉增趣味。」要能夠「忍」,耐得住寂寞,一念不生。現代人只重養身,不知養心,殊不知身心不能分開。心淨、心安、心明,身體自然健康,亦是真正地莊嚴自己。人除了物質生活,還有心靈世界,「禪」就是心法,要在這念心上用功,拔除心中的無明草,生命就無有窮盡。

  解七茶會中,住持和尚再次勉勵大眾,在禪堂中要懂得放下,一念不生;出了禪堂,回到家庭、學校及工作崗位,就要提起,善盡本分,時時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以中道實相之理來安身立命,在因上修福德、修智慧,廣積福慧資糧,身口意三業清淨,自然能顯現本具性德,最終契悟菩提、涅槃。

  古德云:「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,寶塔畢竟化為塵,一念淨心成正覺。」經過七日的禪修淬鍊,大眾心懷感恩與法喜地踏出禪堂,尋得真正回家之路;透過對心性之理的進一層體悟,必能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,時時刻刻覺察、覺照,愈走愈光明,愈走愈自在。



  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