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1
 
本期主題:如何面對誹謗







  委屈惱恨、忿懣不平,是一般人遭受誤會冤枉、誣謗陷害時會有的反應。

  《了凡四訓》云:「聞謗而不怒,雖讒燄薰天,如舉火焚空,終將自息;聞謗而怒,雖巧心力辯,如春蠶作繭,自取纏綿。」

  佛法更告訴我們:「煩惱以忍辱為菩提,是非以不辯為解脫。」為人生開啟了一條更為寬廣的河道,把冤結融化、將仇恨打包,流入善識因果及忍辱不動的心性大海!



寬悅人生

文/普燈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淳

  在這跳躍的年代、瞬息萬變的社會,處處充滿著絢爛的燈光,迷惑了無數茫然的眾生,在空氣中流轉著各樣傳言,訴說著眾生隨波逐流的衝動;當下,沒有人會去深思:「流言是真的嗎?」怕的只是:「大家在說什麼,我怎麼不知道?」為何如此?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空洞的心,找一個被他人認同的機會,一個自己認為可以安住的位置。

自心離過遠是非

  無論是工作或一切人與人相處的場所,人們最不喜歡的人,就是負責稽查的人,很不幸地,我就是那個令同仁有點討厭卻不得不保持基本禮貌面對的人。工作中的我,習慣將對與錯作一個明確的區分,沒有所謂的「灰色地帶」,並且努力地依著這個方式去執行稽核。在同仁努力製作的報表或簽辦的內容中,盡力去搜尋瑕疵,再依查核結果簽辦獎懲,從未考量萬一同仁遭受責難將如何自處。

  一直以來,總覺得自己依規定辦理簽核,並無錯誤,忘了所有事皆須用寬厚之心去為他人著想,以致衍生出職場是非,經由第三者或其他人口中傳來批判、評論,著實讓自己的心盪到谷底,自問:「剛正,有錯嗎?」

  記得有一則故事:有一隻烏鴉,從一個地方飛往其他地方。途中,遇到一隻喜鵲。喜鵲問牠:「烏鴉!你為什麼要飛到另一個地方去呢?」烏鴉回答:「那個地方的人很討厭,他們常常批評我、誹謗我,嫌我的聲音不好聽。我不要住在這裡了,我要換一個地方。」喜鵲聽了就說:「烏鴉!你不必飛到其他地方,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吧!如果你的聲音沒有改變,即使飛到天涯海角,天下的人都不會喜歡你的。」

忍辱修德離我相

  一次,因緣具足,同事邀我參加共修法會。一踏入精舍,瞻仰佛菩薩慈悲、莊嚴的法相時,心中頓時撼動不已,感動的淚水不停落下。感恩屆此不惑之年,還有機會親近三寶,藉由研參經藏,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及我慢的愚昧。過去,往往在自覺有理的立場下,忘了應該運用智慧,以圓融、慈悲的方式去處理;如今經法師開示教導,了解要用內方外圓及謙卑的處世態度於生活中行持。

  《妙法蓮華經•常不輕菩薩品》云:「我深敬汝等,不敢輕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薩道,當得作佛。」現在的我告訴自己:「眾生都是菩薩,眾生皆當成佛。每一位菩薩都是我的善知識,不論是美好的言語或責難的言語,都是我的增上緣。感恩他們的激勵及提醒,讓我有機會改過;感恩能有機會懺悔;感恩有機會修習忍辱。」《佛遺教經》中說︰「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,如飲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」《瑜伽師地論》也提到︰「云何忍辱?謂由三種行相應知︰一不忿怒,二不報怨,三不懷惡。」每一位佛弟子都明白三世因果,今生所承受的責難或批評,可能都來自今生或累世曾經無心或有心造作的惡業,因此,讓我們學習用溫柔、謙卑、歡喜的心去承受吧!

  六祖惠能大師提示我們:「前念著境即煩惱,後念離境即菩提。」歸零、轉念,就是全新的生命。面對毀謗,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。無事莫把閒話聊,是非多從閒話生,對人真誠、謙卑,就是在莊嚴自已。不要認為是他人使我煩惱,而是我拿他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。如此行持,學習破除分別、執著,放下「我相」,和合淨土就在眼前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