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
 
佛學院園地









用心

  
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雨法師

認清心念 學作主人

  常常有這樣的經驗:佛法中殊勝精妙的奧義,雖然看過幾十次乃至上百次,依然容易遺忘;但是對於周遭人一次微小的過失,卻能經年累月的銘記在心,不肯暫捨。為什麼該記的記不住,該放下的卻忘不了?該提的提不起,該放的放不下,揭露了一個修行上的問題──錯用心。這麼顯而易見的落差,令人慚愧。

  事成不成,於成事之時,其成必有因;事敗不敗,於敗事之時,其敗必有因。這念心提不起、放不下,即是不能作主。不能作主,豈止於檢討事情所呈現的結果,更重要的是在事情發生之際,是否清楚明白自己的起心動念,是否有真切地用心?

  在深入經藏的當中,是不是有如面臨生死邊緣須找到一條出路那樣的渴切?知道只要有一點閃失,就可能喪生而萬劫不復,能如此謹慎專心則沒有記不住的經典。相對的,在眾生冒犯自己的時候,是不是非常認真的計較?對別人的每一個譴責,都要從佛法中分別出個道理,甚至於每一個計較的念頭也能理直氣壯地站在教理上,連微小的情境都能念念分別、無有差池。如此用心剖析他人的過失,又怎能輕易忘記?

檢視習氣 返觀自心

  同樣一念心,可以用來反省自己或用來指責他人;可以選擇評斷外境是非,也可以選擇堅住光明善法。在相對的諸法因緣中,成聖成賢是這念心,落入是非的也是這念心,端看自己怎麼在因地上下功夫。了生死、出輪迴,並不在分段生死的交接處才努力堅住正念;革正自己的業障習氣,也非在結果現前才痛悔懊惱。

  想要使這念心自在作主,就必須時時觀照自己在每個當下如何用心,是對自家事究心,還是對他家的是非究心?是在因地上發心,還是在果地上煩心?修行要想就路歸家,就必須自己動身起程,只要方向正確,腳下每行一步,是一步風光,不須急於渴求結果,回家已是自然而然的事了。
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