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5
 
紅塵清泉









景氣不好正好修行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文/普觀精舍護法會副會長
                  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副教授 戴錦周(傳揚)

                

  經濟發展有其階段性,就好比人一樣,不可能永遠處於成長階段,成熟以後,成長率便會趨緩;所以在成熟的經濟中,不景氣是很常見的現象,如日本也經歷過很長時間的不景氣。一旦經濟進入了這種階段,傳統的製造業往往不得不移到海外去經營,以降低生產成本,而這也是失業率提高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佔產業結構主要成分的服務業,其從業人員也不輕鬆,總是深為業績壓力所苦。而產業中最耀眼的高科技公司,因投資金額龐大,產品生命週期又短暫,競爭亦甚激烈,所以風險很高,如果決策較慢或稍有不慎,也可能全盤皆輸。因此在這個時代,各行各業普遍缺乏安全感、人們的生活充滿各種壓力,先進國家的人民不一定比較快樂。

把握因緣 善用時機

  大環境景氣不好,屬於佛法中所說的「共業」,這需要長時間以及整個社會共同來努力,才能改善;然而共業中有「不共業」,個人的努力,仍然可以降低共業的影響,所以人生還是充滿希望的。民國八十年左右,其實有些工作已經開始不好找了,不少人對未來漸漸有悲觀的預期。當時,有位學長曾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:「景氣不好,正好讀書;要等景氣好的時候再念書,往往會來不及。」後來,自己的經驗也證明他是對的。

  在大陸文革時期,很多人都忙著參加運動,而有一個人卻常常躲起來啃英文;革命結束後,需外派一些留學生與西方國家交流,結果已經荒廢十年學業的青年學子都無法符合資格,只有他英文好,可以派出去留學,於是他便得到一個好機會。時代雖然不好,但是由於個人的努力,還是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。所以個人的努力是很重要的,景氣再怎麼不好,仍有人賺錢;景氣再怎麼好,也會有人失業。

  在不景氣的時候,萬一失業了,只要有健康的心態和做法,仍然可以讓不幸的程度降到最低。失業的人有一段時期無法像過去一樣,貢獻薪資給家庭,但至少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,還是可以做點有益別人的事情,例如幫助家務或教養子女,以減輕伴侶的負擔,這是很貼心的行為,也是一種「就業」。就怕因為心情鬱悶,酗酒、打罵家人,造成更大的痛苦。

正觀逆境 面向光明

 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《雙城記》的扉頁中,寫下了開場白:「那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;是智慧的時代,也是愚蠢的時代;是信仰的時代,也是懷疑的時代;是光明的季節,也是黑暗的季節;是充滿希望的春天,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。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,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;我們正走向天堂,我們也走向地獄。」其實好與不好,光明與黑暗,只在一念之間。如果外在環境的不景氣,啟發了我們對「無常」的認識,而讓我們發心修行,那麼不景氣可視為是一個好的因緣。無常是人生的真相,「求不得苦」是世間「八苦」之一,本來如此,只是我們忘了。遭逢人生的不順遂,正好提醒我們世間幻化苦空的本質。
另一方面,一些大師的「逆向思考」,也可以給我們啟發,像弘一大師曾說:「我的性情是很特別的,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,因為事情失敗、不完滿,這才使我發大慚愧,能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、自己的修善不足,那我才可以努力用功、努力改過遷善!」富貴學道難,雖然富貴是修行弘法的資糧之一,但是人們往往因富貴而忘了修行;相反的,如果生活雖然清苦,但是少欲知足,安貧樂道,這樣的人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。

修行——培養正確人生觀

  不過話說回來,要對抗社會的看法是不容易的,需要有定力。定力從哪裡來?堅持早晚課,定時參加精舍的活動,便可增加自己的定力。尤其是參加精舍的活動更是重要,因為精舍的師友就是我們正確人生觀的來源,也是陪我們走過困境的「支持團體」。一個人的意志力很單薄,但「共修」的力量便能「扭轉乾坤」。

  總之,不景氣是這個時代的特色,是我們的共同課題,我們應該利用積極的想法和做法,讓不景氣成為人生的「逆增上緣」,克服了它,人生的境界會更上一層樓。
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