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
 
本期主題──懺悔







覺大和尚開示懺悔 
 


如實懺悔 清淨安樂

  懺是懺其前愆,悔是悔其後過。每個人難免都會有過失,造了過失就會障礙自己,所以要立即悔過,如實懺悔,心才能清淨安樂。儒家也說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知道慚愧、懺悔,改過遷善,是很重要的。

  懺悔就是要返照自心,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。若不知返照自心,不清楚自己所起的是善念、還是惡念,就容易走錯路。知道返照自心,人生就有了正確的方向,就能生一切功德、善法。

  所謂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對於過去的錯誤,要能改正並且看破、放下,從今以後絕不再犯同樣的過失。古人說: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。」過去的已經過去,以前是在迷惑當中,那個我已經死了,從現在開始是一個嶄新的生命,知慚、知愧這念心才是真正的我,這個我時時刻刻保持覺性,就是今日生。如《大學》所說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時時刻刻檢討反省,使這念心安住在善法、慈悲心、恭敬心、精進心上。如此真正發自內心的懺悔,就能夠滅罪,得清淨安樂,達到懺悔的目的。所以懺悔在佛法當中是很重要的法門。

阿闍世王懺悔病癒

 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神醫耆婆。當時,阿闍世王因毀謗僧團而致全身長滿惡瘡,耆婆告訴他:「大王!我雖是天下神醫,能治各種病,就是治不了您的病,因為這是業障病。如今只有到佛陀那裡去懺悔,才能得救。」於是阿闍世王就找侍者抬他到佛陀那裡懺悔,虔誠懺悔之後,病就好了。所以從事相上而言,懺悔能治身病,也能治心病。生病時若不知慚愧、懺悔、精進用功,而只靠藥物治療,是不容易痊癒的。

事懺 加功用行

  怎麼樣懺悔才能滅罪?懺悔分為事懺與理懺,這兩種懺悔都不能缺少。事懺,就是在佛像、三寶前誠心發露。發露就是自己說出所犯的過失,現在誠心悔改,往後不再犯,希望佛、法、僧三寶,一切善知識,為自己作證明,這是事懺。

   事懺也有種種的標準,譬如誦經,應該誦多少卷;持咒,應該持幾十萬遍;拜佛,應該拜多少拜,都有一個標準,端看所犯的罪是輕、是重而制其標準,這些都屬於事相上的懺悔。事相上懺悔之後,唯恐自己還沒辦法消罪,所以進一步要做到理上懺悔。

理懺 觀罪性空

  所謂理懺,就是靜坐「觀罪性空」。「觀」就是思惟,思惟一切諸法都是緣起,善法是緣起,惡法也是緣起;既然是緣起,緣起性空,其本性就是空性。能犯的這個人,是四大假合,地大歸地、水大歸水、火大歸火、風大歸風。這樣一分析,一切諸法都是畢竟空寂。既然人也是空,罪性也是空寂,誰在受罪?誰在造業?哪裡還有罪過?這就屬於理懺。

  最高的理懺就是無生懺,也是最究竟的懺悔。「無生懺」,就是這念心要時刻安住在無生,超越善惡。佛陀慈悲,開示罪不從任何地方來,而是從顛倒生,諸法緣起,緣起性空,一切皆是虛妄。既然如此,則「一念不生,萬法無咎」,心安住在實相上,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這就是最高的懺悔。如此就能真正「一了百了」。

事理圓滿 究竟解脫

  然而,並不是學了很多懺悔的方法,就可以任意的造業,要偷就偷、要搶就搶、要吃就吃,做了之後再來懺悔滅罪,有這種預設心念、預設立場,明知故犯,懺悔就沒有效果。

  佛法中每一件事情都有事、有理,所以懺悔的時候,事和理要同時具足。誦經、持咒、念佛、拜佛,斷惡修善,用種種的加行來消除業障,這屬於事。理,就要觀察這件事情是緣起、性空,一切善惡諸法都無自性,了不可得,能所俱空,罪也不可得,這就屬於理懺。事當中有理、理當中有事,事懺之後再加理懺;理懺之後,又不妨事懺。

  如此融會貫通,事理圓滿,就無罪不滅,無福不生。罪懺清淨,福德就現前,就能消災免難、遇難呈祥,最後也能得到究竟的解脫。

 
 
 
 
如實懺悔

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霆法師

改過遷善 踏實用功

  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在修行的過程中,因煩惱未漏盡,未達聖人的境界,難免有犯錯的時候,有過錯並不可恥,重要的是該懂得懺悔。

  懺悔,是追悔過去所犯的罪過,以至誠懇切的心,向他人懺悔自己的罪業,並且改往修來,誓不更造。懺悔可分為事懺與理懺。事懺,又稱為隨事分別懺,就是依照懺儀如法於佛前懺悔自己所造的罪業。理懺,又稱為觀察實相懺悔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菩薩知諸罪不從東方來,不從西南方、四維上下來,而共積集,止住於心,但從顛倒生,無有住處。」無始劫來的業障,不是任何人加諸的,也不是從十方來,而是從妄想與顛倒中產生,然而妄想心本自空寂,所以依之而起的業障也是空性。藉由觀罪性本空的理而契入實相、消除業障的方法,稱為理懺。

如法懺罪 累世業消

 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在未出家前曾患麻瘋病,遍訪名醫都無法治好,由於自知是業障病,所以在參訪二祖慧可大師時,特地懇求二祖為自己懺罪。慧可大師對僧璨說:「將心來,與汝懺。」僧璨遲疑良久,便答:「覓罪不可得。」二祖聽了即說:「與汝懺罪竟。」僧璨當下契悟能懺所懺的這念心,說道:「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、不在外、不在中間。」真懺悔,就是在起心動念的當下覺察、覺照,將這念心始終安住在覺性上。永嘉玄覺大師說:「證實相,無人法,剎那滅卻阿鼻業。」實相,是當下這一念清楚明白的心,不起妄想,處處作主;契悟這念心性,必然了知罪性空寂,甚而於剎那間了卻無始劫來的罪業。

  佛陀曾開示大眾:「世界上有兩種最有智慧的人,一是從不造惡的人,屬於先知先覺的聖人;二是犯錯而能懺悔改過的人,屬於後知後覺的眾生。」修行路上,除了勤修善法,更要返照自心,時時注意身口意的動向,將不善之念一一懺除,如此,內心便得清淨與安樂。

 
 
 
 
思過

 
                   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榜法師

檢省自心 跳脫障礙

  龜兔賽跑的故事中,兔子「聰明反被聰明誤」,自負輕敵,仗恃著自己腿長,以為睡一覺再跑都會贏,結果輸給了認真踏實的烏龜。這個故事淺顯易懂,每個聽過的人都會笑兔子太驕傲,也都會稱讚烏龜的努力不懈。然而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有時卻成了那隻兔子而不自知!

  反省在日常生活上的所作所為以及種種心念,其實,有不少時候是靠著小聰明而心存僥倖、得過且過。最常有的一種心念,是把「經濟效益」當成懶惰的藉口,於是,衣服累積了好多天才洗一次,因為省時、省水、省力;垃圾積到再也壓不下去了才倒,因為省時、省力、省事;不急的事永遠不會立刻做,做的永遠都是「不得不」的急事。怎麼不會開天窗呢?憑著小聰明加上一點福報,當然,有時還是會業障現前,而所謂的業障,就是自己!

  太愛惜自己,是修行的障礙。在乎自己的感受、在乎自己的色身、在乎自己不能太累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……種種妄執,堅固不捨。把色身當成藉口,就會阻礙發心;不發心,道業難成。然而,避懶偷安的習氣一旦養成,實在很難改,否則古時候的陶侃為什麼要搬磚?不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精進不懈的心。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」,勤奮的美德並非一朝一夕可成,但懶散的惡習卻是一下子就養成。尤其,有一點小聰明的人,即便懶散,事到臨頭還是可以從容應付,這樣的人,看似幸運,其實是大不幸,因為,永遠難有成就。

但念無常 慎勿放逸

  反省之後,知道自己最缺乏的是「認真」與「精進」。如何發起精進心,認真面對自己的修行?首先,必須仔細思惟無常苦、因緣果報的道理。有生必有死,生死輪迴之苦,若真將生死輪迴之苦時刻繫掛心頭,豈會懈怠懶散?只是,一般人從未真正體會無常的苦,從來不認真地以為「躺在棺材裡的那個人會是我」,只知道終有一天會死,但總是不會來的太快。這種心態,就像牛看見同類被屠夫牽去宰殺,卻視若無睹的繼續低頭吃草一樣!所以,普賢菩薩警眾偈云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大眾當勤精進,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!」生命一點一滴的流逝,誰都不知道未來還剩下多少日子,如果死到臨頭才要精進,必定後悔莫及!

思過改過 斷惡修善

  其次,要思惟業力輪迴的苦。今生累積的業,足以讓自己飽受苦果,更何況思及過去生中無量無邊的惡業,豈不畏懼?醫院中開腸破肚、切喉割舌的手術,天天都有,不正是菩薩示現來教導我們,應當精勤斷惡修善,莫待業力現前才知痛苦無量。

  因此,保持精進不懈的心,是一個修行人最基本的條件,也是讓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,如古人所說:「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。」流動的水不會腐敗,轉動的戶樞不會生蟲;精進的修行人不會造業墮落。肯認真於道業上,就能令法輪常轉。期勉自己,如流動的水、如轉動的戶樞,勤奮不懈,令煩惱不生,善法不斷,進而發大乘心,行菩薩道。


 
 
 
凡聖一念間
 

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高級部三年級 見風法師

染緣易就 作主由己

  很久以前,英國的一個小村落裡,住著一對年幼的兄弟,由於雙親早歿,兩人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。有一陣子,村民的東西屢屢遭竊,經過調查,發現小偷竟是這一對兄弟。村民將他們送到老村長那兒裁決。老村長一看是二個小孩子,念在他們年幼不懂事,也為了護念他們的前程,僅要求這一對兄弟承諾未來不再違犯,一番曉以大義便遣送他們回家。

  時光飛逝,二位小兄弟已成為青少年。所謂「本性難移」,習氣如果沒有根除,遇到相應的境界,仍是很容易現前的。這對年輕人雖然幼時因偷竊被逮到,也允諾不再行竊,但由於積習已久,慣竊成性,久而久之便將老村長的教誨及恩惠拋諸腦後。一日,這對兄弟經過鄰居的農場,哥哥忍不住向弟弟說:「嘿!你有沒有看到那裡有一群小羊?或許我們可以抱幾隻走,去換點金幣!」弟弟有些猶豫:「好是好,可是如果農場的主人報了案,我們將他的羊拿去換錢……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嗎?」「這個……」哥哥皺著眉頭想了想,突然拍手大叫:「還不簡單!就送到別的城鎮賣,事情不就解決了!」

  在一個夜晚,這對兄弟以矯捷的身段翻過農場籬笆,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抱起幾隻羊,帶離農場,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,農場裡好像未曾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。這對青年連夜趕往另一城鎮,正為自己天衣無縫的計畫得意時,卻萬萬沒想到,農場主人早已密報警方,警察也已埋伏在他們前往的城鎮內。當這對兄弟在市集上和人討價還價時,警察將他們逮個正著!

  一向和藹的老村長看到多年前信誓旦旦要改過的兄弟再度「來訪」,不禁勃然大怒!經過審議,村人決定以當時處罰累犯最常用的方式──在額頭上烙印,來處罰這一對年輕人,這種方式不僅令當事人感到痛苦,一方面也等於召告世人要小心這些犯罪者。審判定案,執法者將刻有英文字母「ST」【代表sheep thief(偷羊的賊)】的鐵塊燒得火紅,緊接著將炙熱的鐵往兄弟倆的額上烙印,這對兄弟的人生,自此有了重大的改變。

改往修來 從心出發

  頭上有了這麼明顯的「記號」,無論找工作或與人交往,都不是件容易的事,兄弟倆正為自己往後的日子苦惱著。哥哥說:「我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,重新開始!」弟弟回答:「這沒有那麼容易!」弟弟繼續說:「或許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改過自新,只要我們夠努力,總有一天會得到村民的諒解!」「你的意思是,要我帶著這個烙印重新開始?你有沒有想過,未來會有多少屈辱等著我們去受?」哥哥再次表示:「我要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重頭來過!」語畢,收拾起行囊,就這麼向弟弟告別了。

  哥哥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鎮,終於來到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國家。當他去找工作時,發現沒有人聽懂他所說的語言,根本沒辦法和人溝通。雖然,沒人知道他額頭上的字母象徵什麼意義,但是語言的障礙確實讓他無從謀生,他決定再走向下一個城市。可是,走到哪都遇到相同的問題,他就這樣一再地長途跋涉。最後,在一個酷寒的冷冬夜晚,哥哥於飢寒交迫下客死異鄉,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,也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。

  留在原鄉的弟弟,從有了「印記」開始,便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,以彌補自己的過錯。額頭上有了那麼明顯的烙印,要讓人信任,是相當不容易的。每次只要走在路上,就會有許多小孩子,手裡拿著泥塊和木棒丟向他,嘴裡喊著:「小偷!小偷!」村莊裡,沒有人與他說話,也沒有人願意和他有任何的接觸,更別提有人會想雇用他做事。弟弟知道,要別人對他改觀,勢必會經過一番考驗與磨鍊,而且需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,儘管如此,他還是鼓勵自己:唯有不斷地反省、改過,才是真正的「重新開始」。既然找不到工作,弟弟退而求其次,到深山裡當樵夫,賣柴維生。

  漸漸地,村民發現弟弟所賣的柴質地優良,而且人也很講信用,總是真心為他人付出而不求回報——即便受助者對他的態度仍那麼冷漠。就在那年的冬天,風雪交加,氣候嚴寒,有兩位寡婦因為沒錢買柴火,凍得幾近死亡,弟弟用僅剩的柴火趕忙替婦人取暖,就這樣救了兩條人命。他的義舉讓大家另眼相看,村民總算對他改觀了,從不屑一顧轉為信賴、尊重。

真心修善 惡緣盡除

  數十年後,弟弟已是兩鬢霜白的老人了。一日,有個從外地來的年輕人,與這位老人家擦身而過,看到老人額頭上的烙痕時,他轉身問一旁玩耍的小孩:「你可以告訴我一件事嗎?」年輕人指著弟弟繼續問道:「那個老先生的額頭上為什麼會有ST的英文字母呢?」小孩回答:「先生,你大概是初到此地吧?這位老先生是我們村裡最和藹、最善良的大好人。」小孩接著又微笑地說:「老先生額頭上的英文字母可是聖人(saint)的縮寫哩!」

  從“sheep thief”到“saint”,這當中的轉變,正是以「懺悔」為開端。面對難改的習氣,在一次次的調整過程中,免不了萬般的艱苦掙扎;倘使能懇切地懺悔自己的過失,真正的改過向善,打從悔過的那一念起,就能與善法相應,也正是邁向光明人生的起點!

 
 
 
 
日常中的反躬自省
 
 
                   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彥法師

為道日減 懺除人我分別

  一星期努力完成的報告,即將發回——心裡不禁念念盤算著。教授師開口了,頭一句就提到本組的報告,指出了數點的缺失。「唉!怎麼自己還是不夠細心!」「這點教授師指導的,可能有誤會,要做個澄清!」隨著教授師講評的進行,內心繼續對話著。課程在引磬數響中結束,趕緊看看別組的成績──不錯!本組拿到了最高分!忽然內心一怔,外在的分數令人滿意,但自性的分數呢?

  古德云:「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修行應是為道日減,以無為法作為修行的綱旨。但是這堂自性的考工中,無為法及格了嗎?起心動念中,耳根聞著聲塵,意根緣著根深柢固的我執,畫出一道長長的鴻溝,分出了人我。有我、有教授師、有本組、有他組、有我的報告、有他人的報告。感到讚美、感到責難、產生歡喜、落入難過。為了小小的名利,從意業發動了口業與身業,瞬間十八界的纏結又更增長。六道的生死不就在這當中,實實在在的走了一遍嗎?深深懺悔過去的不覺,種種不淨的身口意業。

釐清岔路 趨向正道

  修行的困難不在路途有多遠,而在於有無走入岔路!戰戰兢兢的,是心裡的岔路,微細難量。有名聞利養的岔路,有妄自菲薄的岔路,其中潛伏著欲望的深谷,無明的暗流,業力的絆索。如何真正用上功夫,不致戰敗而還?思緒至此,深感自己能在這殊勝的道場用功,實是無上福報,教授師苦口婆心的訓勉,培育學僧完備的僧格與知見,真正是修行最佳的護身符,是弘法利生的金剛智杵。種種規矩,更是一道保護的屏障,能使不善的因緣遠離,讓道業細水長流。思惟至此,怎不心懷感激?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。今日承蒙三寶的加被,大和尚的恩澤,方能出家修行,淺嘗解脫煩惱的無上法味。也願一日,能讓有緣的眾生,遠離眾苦,同受如來清涼法益。

 
 
 
 
進入生命的桃花源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普頓精舍禪修班學員 邱{糸+秀}瓊

生命歷程的轉彎處

  從小就接觸過各種不同的宗教,因家庭背景的關係,與佛教、道教的因緣算是較深的。但是以往都停留在「求神、問佛」的階段,只想藉著信仰來庇佑自己和家人,甚至祈求發財賺大錢,沒有進入真正信仰的殿堂。就這樣在塵世中尋求了半輩子。直到去年冬天,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,找到了一方清涼的歇腳處──普頓精舍。從此,心靈猶如走進了桃花源。

  對我而言,生命歷程是艱辛的,這當中必須具備活下去的能耐,尤其需要有堅定的心智來支持。出生在一個物資貧乏的農村,自小便對人生有著「終日奔波苦,一刻不得閒」的感嘆!在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階段,浪擲許多年少歲月,用了許多愚蠢的心思,甚至以苦澀的淚水換取成長……有時,自囿於繁複多端的情緒深處,而無法自拔。及至長大成人,仍舊無法將凡夫的所有榮辱、悲歡看破,時常怨天尤人,思索著為何自己沒有豪富權貴的背景。

病苦煉身心

  爾後,似乎找到人生的方向時,卻緊接而至一連串色身的病苦。期間經歷三年的積極治療,依然逃不過洗腎的命運。六年前,醫生宣布這個訊息時,雖早有心理準備,但業障來臨時,依舊脫離不了椎心之痛,病苦的滋味只能自己默默承受,即使有親人和友人的關懷和照顧,還是取代不了自身的痛苦。

  自此,病苦與我終身為伴,可是,上天並沒有特別的同情我、眷顧我,反而不斷的考驗我、試煉我。時常,必須忍受刀割之苦,住院乃是稀鬆平常的事。尤其,有一次正當自己要被送進手術房時,巧逢三妹癌症病重撒手人寰之際,任憑我呼天搶地,人世間的一切苦厄,依然毫不留情地降臨。此外,二妹不忍我長期洗腎之苦,毅然捐腎供我移植;奈何業力纏身,徒勞無功,當醫生告訴我移植失敗時,彷彿晴天霹靂,眼前一片模糊──人間地獄不過如此。

以正法為依歸

  就在陷入無助又愁苦的境界時,我找到了一個慈悲又安定的依靠──正信的佛法。聆聽大和尚的正法開示,領受法師慈悲的關懷和引導,啟發了我與逆境共處的智慧。今生病苦不斷的色身,既是過去造惡業所應得的業報,自當「甘願受、歡喜受」,唯有生起殷重的慚愧懺悔,精進用功,發長遠心,方能消業。

  對於親近佛法,我有著「相見恨晚」的遺憾。每週三天至醫院報到是我的例行公事,從中也漸體悟「人生無常」的真理。感恩大和尚及法師們一再慈悲地創造因緣,讓我有消除業障、累積褔德的機會。期許自己珍惜現有的因緣,努力學習,精進禪修,廣植福田。

  進入精舍,映入眼前的,即是莊嚴的佛像和清淨的禪堂,心中浮現「我只是偶然的過客,卻覺得它是我前世的家,百年前我來過這裡,曾留下我再回來的願望……」不知是哪看到的句子,但它是我心靈的寫照,我這乾涸多年荒漠的心,終於找到甘泉的故鄉。衷心懇求大和尚長久住世,常轉法輪,期待有朝一日,能追隨大和尚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。

 
 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