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
 
專題思惟









純真與淨空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國立中央大學光電所教授 李正中

  從小至今每看到任何生命中有「純真」的一面散發時,總感到非常的喜悅,自己周遭的人事不時有這種例子出現,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也有這種味道。後來聽到學佛的人提到清淨本性、諸法空相及不生不滅之真如……。這種「淨空」的特性似乎與前述之純真有些相似之處,禪門的一些公案與淨土法門的一些人事軼聞,在我體會中也是那純真的展露,也許層次上有些許差異,甚至本質上不盡相同,但此皆為出世間與世間中極為珍貴的東西,值得來談一談。

科學發展的要素──「純而真」

  就世間來說,人人有顆極為珍貴的「赤子之心」,此心為生命之動力,是人類得以在地球上長存、不斷進步、開發文明、建立共存共榮社會的根源。此心向內能使自己安身立命、永續發展,向外能關懷別人、造福鄰里,故有「惻隱之心」之說,有「先天下之憂而憂」之說,有「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」之說,此赤子之心為「初始之心」、為「元純之心」,真實不虛,時刻都在。科學為人類進步之重要學門之一,其動力與成功亦來自此心。事實上,「純而真」為科學發展之要素,不純則失和,不真則斷脈。

  科學的特色是客觀、不執著、非猜臆、可驗證、能致用、易學習、會持續發展。其所採用之分析、歸納、實驗、理論之建立、推演、印證等方法,能化繁為簡,再由簡廣推於外,可量化、可明確陳述。小者使人減少無知,免於生存恐懼;中者豐富人生,提高生活品質;大者了然宇宙大道,返璞歸真。然而若不純或失真,則科學發展將帶來與以上相反之副作用,不純會使心起意導向偏差,使一方受利,另一方蒙弊;失真則摻假,快樂一時,迷茫終生。

  科學的另一特色為簡潔且具普遍性;因為「純」,所以簡潔;因為「真」,所以普遍適用,今舉科學在光學上的研究為例來說明。光的特性在某些情況下,把它看成「波」很恰當,所謂波就如同池塘中的水波一般,它可使一些物理現象用很簡潔的形式來表示。例如在圓洞後的光會有黑圈伴隨,在遮蔽物後面可以有亮點出現在黑影中心,又如一束平行光通過兩個小洞,照在螢幕上最亮的點,不見得會出現在兩洞的延長線上,而一定會出現在兩洞的中間,而且不是只有兩個亮點,會有一列明暗交互變化的條紋,稱之為干涉條紋。此外,將兩片平板玻璃緊密相疊,也可以看到明暗交互變化的干涉條紋,這些都是由於光的干涉作用所造成,這種干涉作用若將光以波的形式來表示,就很容易解釋;光波的形式越單純,這種干涉現象越容易顯現。

  最純的波為簡諧單色平面波,它的相位用很簡單的數學就可以描述。我們不會說簡諧單色平面波為各色各樣波之「本來面目」,我們不會用這種術語,但這種是最純的波,是各色各樣波的基本成分,也就是說各色各樣的波都可以用不同波長,亦即不同顏色的簡諧單色平面波來組合而成。在此我們暫時稱它為「純波」,波越簡單,就越接近純波。我們通常以「相干性」的術語來描述光波的純度,純度越高,其相干性越好,在科學研究上的利用價值也就越大。相干性可分為時間上與空間上的相干性,時間上的相干性是用來描述各光波色的純度,而空間上的相干性是用來描述同色波在空間上相位差異的程度,時間相干性越好,各色波的本色越接近,空間相干性越好,各色波的方向越一致。例如目前在光電領域發展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雷射光,其純度比一般光源高出許多,其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相干性都非常好,因而在科學應用上相當普遍。

  若光中各色波是同色,也是同相,同色即不異,同相即無相對之相位差,同色同相波可謂是最純真之合成波,其合成威力甚大,不但可以燒金斷鐵,令鑽石煙化無跡,甚至可以做核融合,產生鉅量能源以供給人類發電之用。我們有時會說同心齊力,其力可以斷金,此同心齊力應是指只要大家心同質力同向,如同各色波同色同相,其合力必將威猛無比。世間之事在科學上能如此類比者還不少。同時,純度很高的波亦可以用來檢測不純的波,如果不純的波是來自某物件,則我們就可以由純波與此不純波的干涉條紋,來算出此物件的形貌。此形貌可以是很大,是巨觀的東西,也可以極細微、精密到如原子的大小。極純波也可用來偵測距離地球十億億公里外的變化,如一顆黑洞被另一顆黑洞吞噬。此純波具有明察秋毫、透視億萬里的能力,結論是波越純,力量越廣大。純波簡單卻有如此大的威力,不禁令人讚歎純真竟也如此之美﹗

以佛法回歸心靈的純真

  相較於人心,人心純且不失真,是不是就越有解決事情的能力呢?人心能不能很純而不失真呢?不幸的是,人心通常容易攀緣,所以純真不易顯現,世間事因此紛紛擾擾、糾纏難解。我們沒有機會來檢視這種推論,但人心若是如此不定,科學反而變成是好與壞交互變化的加速器與放大鏡,而不能將功效發揮到最大,也不能保證它是正向發展,此實非人類之幸。其影響已至為明顯,故早有不少有心人士欲謀改善之道,使得「環保」與「淨心」成為時下共識。前者規範科學發展的方向,後者希望徹底使科學發展還歸純真本色。但是,科學能解決科學本身所衍生的問題嗎?純真若止於意識所及者,則意識究竟是攀緣的元兇,必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,則此純真非初發之心,非赤子之心,已失真正的純真。科學要素之純真當如出世間所謂之淨空,離開意識的妄想、分別作用,科學的發展就可以走向正面的方向。科學於是可以在複雜的世間道廣被應用,也應當被廣泛的應用,提高人類生活品質,而沒有負面的作用,只要那份純真能夠不被矇蔽,淨空長存。我們不能因噎廢食,叫科學不發展、不住人間,就如普賢菩薩行願品之偈頌:

  「於諸惑業及魔境,世間道中得解脫;猶如蓮華不著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」
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