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辱柔和是妙方


文/星敏法师

  《发菩提心经论》云:「心常柔和遭苦能忍,慈悲淳厚深心平等。」何谓修行有进步?即是时时能保持平稳的心待人接物──不因外境的改变而忧虑,不因突发状况而慌了手脚,不因作业多又有很多事要处理而失去耐心,乃至不因别人的态度、情绪、反应而起烦恼。

  修行就在一「忍」字。平日要善调身心,身要放松、不随便,心要专注、不紧张。然而,当作业截止日接踵而至,又有许多公务要处理,坐在书桌前,不停起身接电话、回应每位敲门同学的提问与建议……急处回光,着力一照,这不正是修「忍」的最好时机?要忍得住心中怕写不完作业的焦虑,要忍得住思绪不断被打断的无奈,要忍得住别人突如其来的指教,更要忍得住色身的疲累、心中的无明──脸要面施,和颜悦色;口要言施,柔软爱语;心要慈悲,同理包容。

  进一步反躬自省:当别人有怨于自己,乃至恼我、谤我,自己虽身不动、口不言,心中难免有评论、难过、抱怨、念念相续,这些都是恶念,会障蔽自心,甚至引发瞋心,故更要觉察、转化。子曰:「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」承认不足,检讨反省──要相信自己本具的佛性,学习更仔细观照自己听对方讲话时的心念,学习从言行举止展现对别人的尊重与诚意。因为多了这层观照,自己更愿意倾听、采纳别人的意见,双方的沟通更和谐、顺畅,心也能更调伏、慈悲、柔软。

  从中,自己体会到慈悲与忍耐的重要:学习慈悲,能看见身旁的人比自己更需要关心、护念;学习忍耐,使自己的心量更广大,承担力、抗压性、耐受度有所提升。《妙法莲华经》云:「我是世尊使,处众无所畏,我当善说法,愿佛安隐住。」身口意应当是要用来精进行道、弘法利生,岂是用来和别人论是非、争一口气?

  既知此理,决心好好改过:发愿不对一人、乃至一众生起恶念、乃至一不善念;愿生生世世都能慈眼视众生,若有言说,必利人天。当人与人互动中有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自己要懂得防范、避免正面冲突,无论有理、无理,只要有嫌隙发生,学习先说「抱歉」。如是练习、实践,发现自己道歉的当下,心便柔软平静下来,对方的怒气也不易相续,更省去心中念念相续的恶念烦恼,始知:忍辱柔和是妙方,真正能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

  回首一看,满档的行程成为过去,作业如期缴交,一切人我境界,也都如梦幻泡影,始知唯有坚住觉性才能挺过一切境界。因此,更要善用、保任此心,在起心动念上微密观照,用「诚」之一字,时时检讨,如《中庸》所云:「诚者,物之终始;不诚,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」发愿从自身做起,心要更真诚无妄、慈悲柔软、清净广大,保持定慧不二的心始终存在,使烦恼渐渐稀薄,方能回复清净,彰显本具的性德。

  《大学》云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期许自己每天都能有所进步──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、安住觉性;念念无妄、空掉人我、一切不住;闻过则喜、舍己从人,真正在别人的需求上看见自己的责任;一切反求诸己、忍辱柔和。唯有从因上努力调御自己的烦恼习气,有朝一日,才能成就真正的调御丈夫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