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报亲恩


文/星炳法师

  曾经,认为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是真实存在的,以为会恒久不变。但时至中年,至亲好友陆续离世,而自己却爱莫能助,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逐渐消失。生离死别,让自己体认到人生是苦,因而走上修行一途,期能找到生命的永恒价值。

  出家后,时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全球的经济、民生也因此受到不小影响。自己身为学僧,在佛学院中,依三环一体──教理、福德、禅定,认真向学。虽然身在安定的学习环境中,却发现自己的心躁动不安,在疫情之中放不下对双亲的挂念,令心不得自在。

  一日,读到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:「修行没有别的,先要耐得住寂寞,守住这念心。」不禁问自己,若放任自己的心、念念相续,修行要如何成就?想起黄檗禅师度化母亲的公案,体会到古德所云:「亲得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。」要报父母恩,唯有修行一途,是最为究竟;自己修行有成,能度脱父母解脱烦恼尘垢,做子女的孝道,才算是真正成就。

  不但是今生的父母,还有过去累世的父母。《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》中记载,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,忽见路边聚骨一堆,尔时如来向彼枯骨,五体投地恭敬礼拜。阿难不解,合掌白佛言:「世尊!如来是三界导师,四生慈父,众人归敬;以何因缘,礼拜枯骨?」佛言:「此一堆枯骨,或是我前世祖先、多生父母,以是因缘,我今礼拜。」我们从无始来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在六道中轮回不已,每一世皆有父母;《菩萨戒经》云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。」由此思惟,真实的报父母恩,即是使得之于父母的恩德,普遍落实于一切众生。唯有将受之于父母的这个色身,广做利益众生之事,才是念亲报恩的最好方式。

  儒家孟子曰:「仁者以其所爱,及其所不爱;不仁者以其所不爱,及其所爱。」无始以来,凡夫因有亲疏之分别,将爱的范围局限在父母、兄弟、子女……,因而将自己层层缠缚,无从解脱。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,有感于人生烦恼来自爱欲,故辞亲出家修行,最终成就佛道,契入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的心境。如今,自己亦踏上同一修行之路。纵使疫情瞬息万变,仍应要照顾好自己的念头,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,不忘初心,时时须以众生为念,降伏个人的情念。走向智慧之路,必定要有一番割舍,愿舍去对凡俗短暂亲缘的执着,共结生生世世的法缘,同证菩提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