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内返照 放下烦恼


文/星迴法师

  人生在世,难免有烦恼。不论男女老少、贫富贵贱,烦恼各自不同;课业、家庭、事业、健康、感情……看看自己在意什么,烦恼就在其中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「烦,热头痛也。」「烦」字从「页」从「火」,如同一把火在头旁焚烧。而这把火,不外乎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众生因五欲过患而烦躁热恼,汲汲营营不断地追求,无形中驱使自己造业、受苦,不得歇息。

  儒家云:「君子不忧不惧。」正人君子,何以能远离烦恼,不忧不惧?孔子回答道:「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!」原来关键在于转换追求的方向,由外在的追求,转为内在的自我省察;当没有过失、无愧于心,烦恼自然远离,何来忧惧!

  佛法中的「根本烦恼」有六,如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所云「贪、瞋、慢、无明、疑、不正见」;由根本烦恼而来的「随烦恼」,更有忿、恨、恼等二十种。根本烦恼及随烦恼如何化解?佛陀在世时,一位黑氏梵志两手各持梧桐、合欢花树供养佛,佛对梵志说:「放下!」梵志放下右手的花;佛陀再说:「还要放下!」梵志又放下左手的花;佛又再说:「还要放下!」梵志问道:「我两手都空了,请示世尊还要我放下什么呢?」佛开示道:「仁当舍其本,亦当舍其末,中间无处所,乃度生死原。内无有六入,外衰不得前,放置于六情,乃成无为疾。」若能将六尘──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六根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以及根尘相对而产生的六识,全数放下,就能度越生死!梵志当下深有契悟。

  曾经以为自己出家就放下了,一次,在佛学院的始业式演礼时,看着许多优秀的法师上台领奖,才觉察到自己没有放下比较心和名利心;演礼过程中,不间断地拍手赞叹,体会到「布施舍悭贪」。透过布施掌声,开始不再在意台上的人是不是「我」,只有能随喜、愿意布施的心;一次次地拍手,也将心中嫉妒、比较的尘埃一次次拍落,化除了有所求的贪欲、执着。原来烦恼不在外境,而在自心。所谓「放下」,不只是放下外在所拥有的,更要放下心中的妄想执着;放下妄想执着,就能自度,从烦恼此岸到达解脱彼岸。

  憨山大师云:「日用工夫,只消看破妄念,不被他使,无别用心处。」烦恼皆是从自心妄想所生;向内觉察,放下执着,不被烦恼驱使,便是日用工夫所在。观心返照,转烦恼成菩提,就能离苦得乐,转凡成圣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