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「進」其意


文/星堅法師

  每日從佛教學院往齋堂,在菩提文藝道,首先看到的法語是〈七佛通戒偈〉──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其中,「自淨其意」,代表著修行人的自覺,願意發自內心去斷惡修善。

  剛進佛教學院,初初領梵唄唱誦的執事,每次上場後,梵唄建議單與各種指導便如雪片般飛來。當自己的缺點被赤裸裸地曝露於檯面上,剛開始真的很不好受,各種負面情緒及念頭油然而生。但是當換成自己身為建議者時,才體會到這種看似吃力不討好的角色,背後的用心。古德云:「道吾好者,是吾賊;道吾惡者,是吾師。」有人願意指正自己的缺點、不足處,讓自己可以更提升,這樣的善知識,在競爭激烈的職場、社會中,是求之不得的,在道場也是一樣。

  「建議」是由他人提出來給自己參考的,至於是否願意依之調整,是自己的選擇。若認為這些建議無關緊要,可有可無,漠然處之,還是繼續我行我素,則會導致錯誤的作為不斷重複上演;反之,若是認同這些建議,並願意調整,如是依循去改正,便能有所提升,得到真正的利益。

  願意反省檢討,改過向善,才能自我提升。《成唯識論》中提及:「云何為慚?……崇重賢善羞恥過惡,對治無慚息諸惡行。云何為愧?……輕拒暴惡羞恥過罪。」只要不斷朝賢善的方向去努力,對偏邪之事自會引以為戒,故經云:「有愧之人,則有善法。」修行,是一條終身學習之路,不但要自淨其意,更要自「進」其意,堅持對於善法的落實,不斷自我要求、提升。

  發願要向佛、歷代祖師、教授師,乃至同參道友等善知識學習,吸收前人的寶貴經驗,從被動性學習到自發性學習,跳脫舒適圈,自我督促,不斷突破自我的極限。相信秉持著這樣的精進心學習,持之以恆,必能如祖師所云:「生生若能不退,佛階決定可期。」絕對是向上一路,佛道可成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