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启解脱之钥


文/星化法师

  微妙高深的佛法,不离动静闲忙、行住坐卧的实践。中台四箴行──对上以敬,对下以慈,对人以和,对事以真,是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所拟订的实践佛法之具体准则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能依此落实,不但待人接物有所依循,且能广结善缘、成就诸事,进一步由事到理,化除心中的慢、瞋、虚伪,回复本具的清净自性。

  三千年多前,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时说道:「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」清净的自性,人人本具,其中含藏一切功德妙用。敬慈和真也是本具性德的妙用,本应是「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」,自然而然能显现出来,但众生从无始劫来,这念心被妄想执着所蒙蔽,不但光明的性德未能彰显,反而增长憍慢、瞋恚、粗暴及虚伪等种种习气,待人接物、应对进退失据,生活中多有冲突和障碍。中台四箴行即是化解这些冲突、障碍,让心回复清净的良药。

  《维摩诘经》云:「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」日常生活中,若能时时以这四个具体的准则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,心中始终保持恭敬他人的真诚、慈悲为怀的精神、和合无诤的度量与认真的态度,做人做事就能圆融无碍,消弭人际之间的矛盾、冲突,创造祥和的法界。

  中台四箴行虽然具体、明确,但其履践并非一蹴可几,需要时时将敬慈和真放在心上,念兹在兹,并时时检视自己是否又自以为是,是否又妄起瞋心、不耐烦心,是否喜和人诤论,又或做事只虚应故事。初开始,在实践过程中,遇到一个瓶颈,即是自己的执着──执着自己做得到,他人也要做得到。这样的执着,曾经让自己陷入烦恼中,甚至因此心生瞋恚。自我反省:心生瞋恼的当下,已经失去对人该有的敬慈和真。要先放下自心中的分别、执着,不管对上、对下、对人、对事,都要具足敬慈和真,自性的敬慈和真才能随念显现。例如:对下以慈的同时,也要对下以敬、以和、以真,尊重对方,给予每个人学习、成长的空间,和合无诤,真诚相待,如此才是真正落实对下以慈。从当中体会到,中台四箴行也是在训练自己觉察、觉照、作主的能力。

  《法华经》中记载:释迦牟尼佛过去生曾为常不轻菩萨,见到所有人皆礼拜、赞叹,有人闻言,心生瞋恚、恶口骂詈,或以杖木瓦石打他,常不轻菩萨始终不改其对众生的恭敬,不但心无瞋恚,口无恶言,且在自己修行有成时,还为大众说法,度化众生。常不轻菩萨因心中对众生无分别,所以能做到平等地尊重、恭敬;即使面对怒骂毁辱之境,亦能坚持对他人的恭敬,同时也做到了慈悲度众、和合无诤与真诚无伪,是圆满敬慈和真的最佳典范。

  《六祖坛经》中记载,法达法师因为执着自己诵念《法华经》已超过三千部,而心生憍慢,礼拜之时六祖大师时,头不点地。在听闻六祖大师开示后,惭愧忏悔,发愿从今而后要谦恭一切。这个公案,也提醒我们,当心中有所分别、执着,就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憍慢。要真正做到恭敬一切众生,就要先放下心中的分别、执着。

  王安石曾作诗云:「风吹瓦堕屋,正打破我头,瓦亦自破碎,岂但我血流,我终不瞋渠,此瓦不自由。」若能对众生无法作主的苦感同身受,自然能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、包容之心;「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为备」,若能真实了知一切众生互依互存,有着重重无尽的因缘,今日自己所受用的一切都是众生所共同成就,如此,对一切众生心中只有感恩,愿意互助、和睦相处;若深信因果之理,自会在因上努力,不论他人是否看得到,不管是否能获得他人的肯定,就是对事以真。

  看似简单易行的中台四箴行,背后蕴含的意义深远。若能于事相上做到敬慈和真,进而由事入理,返照自心,除去憍慢、瞋恚、粗暴及虚伪之心,放下心中的分别、执着,就能进趋解脱之道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