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缘放下心作主


文/星晴法师

  禅修的目的,是为了定心、净心、明心。佛学院在期末考后,安排了禅修课程,让学僧们借由禅坐,让心水沉淀,净化这念心。

  佛法讲:凡夫众生一天一夜,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。从早到晚,我们的念头太多,要将念头歇下来,必须用止观法门,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在《禅七开示2》一书中指导三个法门:数息、观息、中道实相观。七天的禅修,自己依着老和尚的教导用功,刚开始前二天,尘劳较重,修数息,数着数着就睡着了,检讨反省问题所在,想起教授师曾说过:「如果平时心就是散乱的,在打坐时如何能摄心?平常就要练习收摄身心,打坐时才不会昏沉。」于是开始注意自己在早晚课诵时、走路时、用斋时,有没有摄心,练习动中也要能作主、能摄心。

  禅修期间,除了静坐,自己会借由行香、跑香,使气血通畅以调身,调心则持续用老和尚所开示的三个法门用功。透过数息、观息,一段时间后,心定了,就自然改为中道实相观。若觉察又起了妄想,便再回到数息、观息,待妄想止息,再回到中道实相观,如此回互用功,渐渐地,觉得心愈来愈清明、平静。

  盘腿腿痛时,思惟:腿是四大假合,缘起性空,一放腿后,腿的痛酸麻很快就消失,腿痛也是空性……在思惟的过程中,因为注意力转移,腿痛的感受就变得不明显,甚至没感觉到腿痛,可见这腿痛的感觉也是虚妄不实的,但若不懂得用功,心无所靠时,就容易住着在腿痛上。由此体会到转念的重要,当心住着在烦恼上时,便觉得烦恼很真实,如《六祖坛经》云:「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」烦恼即菩提,若提起觉性,正念现前,了知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了知烦恼的本质是空性,不着境,便能回复心的本然清净、灵明。

  禅修期间,每天如此调心来澄清这念心,终于在禅修的最后一天,坐到二支好香,此时不仅对老和尚所教导的方法更深信不疑,也体会到不断在因上努力的重要!《付法藏经》云:「善知识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缘。」修行一路走来,感恩老和尚及教授师们的慈悲教导,依着善知识的教导,万缘放下,老实修行,保持觉性,让清净心时时现前,作自己心的主人,才是真正的用功!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