慎獨對修行的重要性


文/見彊法師

  《大學》云:「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」意思是說,想要使自己的心端正,在於不自欺而能慎獨。「慎獨」,是指人所不知,而己所獨知之時亦能戒慎恐懼、不苟且。自己獨知之時也能真實無妄,這念心自然正大光明。

  儒家很重視涵養省察的工夫,所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,雖人不見不聞,亦不敢輕忽。對修行人而言,想要成就道業,必須從因地上做起,起心動念即是因,心念決定一切,勿以為別人不知道就任起妄念,心想:「反正也沒有人知道」,這一苟且之心,即是障道因緣,因地不真,果遭迂曲。一個念頭一個果報,生死輪迴之報由此而來,可不戒慎而恐懼乎!

  每個人都在意別人的眼光,所以在人群中尚能謹言慎行,但是在四下無人之處,就容易習氣現前,懈怠放逸,隱匿垢過。朱子曾說:「這獨也,又不是恁地獨時,如與眾人對坐,自心中發一念,或正或不正,此亦是獨處。」不只在獨處,即便在大庭廣眾之下,只要心存非份就不是。古人尚且重視慎獨,身為修行人要離過絕非,更不可輕忽,能於不睹不聞處用功,才是真工夫。平時就要反觀自照,除去不善心,力求三業清淨。自我省察的工夫,是不分何時何地,是沒有間斷的;能念念沒有間斷,就能常存於心,能常存於心,就能徵驗於外,內外一如,性德自會彰明。

  修行在於除妄顯真,若表裡不一,心中有所覆藏,不能真實面對自己,與道就相違。弘一大師云:「吾等凡所作所為、起心動念,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,無不盡知盡見,若時時作如是想,自不敢胡作非為。」業力持罪不在晝夜,行者敬慎則屏露無差。

  修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「起心即錯,動念即乖」,這念心尚不能妄動,更何況起邪執?修行學佛,還未悟到這念心之前,更要老實修持,至少要做到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,如此則心無愧怍,心存正念,正大光明,就是走在解脫之道上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