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实慎独 趣向解脱


文/见祷法师

  慎独乃修身养性、进德修业之关键。

  一般人会有偷心,是因为以为没有人知道,就随顺习性、烦恼心做了不该做的事,例如:小偷,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以为没人看到,就付之行动去偷,因此蹈法网而受牢狱之苦。可知,世人想要明哲保身,对于违犯法律之事,不管人前人后,一定都不能做。

  儒家之修身养性,亦强调独处时要谨慎,《中庸》云: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」在人看不到的地方、听不到的地方,也要戒慎恐惧过失。

  修行之人,更要做到慎独,祖师云:「凡做工夫不灵验者,往往只是偷心未死,所以虚延岁月。」又有云:「夫人语默举措,自谓上不欺天,外不欺人,内不欺心,诚可谓之得矣,然犹戒谨乎独居隐微之间,果无纤所欺,斯可谓之得矣。」一切作为,都是觉性的展现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人前人后都要表里如一、真诚无伪、光明坦荡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偷心。

  慎独既然如此重要,行者应该如何培养独处时作主的能力?

  首先,要能够持戒清净。以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,令身口意三业清净,不管人前人后都能如十目所视、十手所指般谨慎,行为自然端正不逾矩。再者,深信因缘果报的道理。深信种善因,得善果;种恶因,得恶果,即使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或独自一人时,也能不轻举妄动、不胡作非为。三者,少欲知足。所谓「事能知足心常泰」,能够少欲知足,便能有「人到无求品自高」的自在与美好的品德。

  更进一步,如同《中庸》所云:「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。」时刻提起觉性,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,在心念未动前,就能微密观照,乃至起心动念都能谨慎,合乎节度,即使偶失觉性,也能够反省、检讨,立即改正,恢复自心的清净光明。行者以德润身,修心为要,能如是落实慎独,便能任心自在,从心所欲而不逾矩。

  《楞严经》云:「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偷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」如果能在慎独工夫上不断努力,落实解行合一、言行一致,于处众以及独处时,都能起微密观照,没有半点偷心,并知惭知愧,时时刻刻反省、检讨、改正,令身口意三业清净,则必能与道相应,趣究竟解脱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