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道上 直心而行


文/见徇法师

  大学时代,在同学的邀请下,参观了由佛学社主办的佛教文物展,主题是「看恒河的心」。会场中,布置了一条缀满白沙的恒河,导览的法师语带坚定,饶有深意地说道:「看恒河的心,指的是人人都有,本具、不生不灭的真心,这念心才是真正的自己。」当时的自己对于这段话似懂非懂,但对于「这念心才是真正的自己」这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  出家后,就读佛学院,在《楞严经》导读课程中,看到这段话原文,经中大意是:佛陀透过问答让波斯匿王知道,三岁时看恒河,和现在六十二岁时看恒河,容貌已有变化,当时是童颜,现在已经发白面皱,然而,不论是三岁,还是六十二岁,看恒河的这念心,是不会变皱老去的,「皱者为变、不皱非变,变者受灭、彼不变者元无生灭」。透过佛陀的开示,当年的疑问找到了解答──世间上的一切万事万物,都会生灭变异,在生灭当中,唯有这念心是不生不灭。

  虽然听闻了此无上心法,初始,对于这念本具的真心,还只是停留在名相上的认识,遇到境界,不论称、讥、毁、誉、利、衰、苦、乐,这念心马上就被八风吹着跑,患得患失。反省思惟:出家修行不就是要离苦得乐、解脱烦恼,乃至于能够成就佛道,利益众生,怎么还是烦烦恼恼,尚不能自觉自度,又如何能利他度人呢?于是发起惭愧心,重新检视自己的修行。

  透过在佛学院的薰修,学习《大乘起信论》,并修习三假观、中道实相观等观行,对于这念本具的真心,渐渐生起了信心及好乐心。《大乘起信论》云:「所谓心性不生不灭,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,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。」这念心好比大海水,原本平静无波澜,起了妄念就如同刮起一阵风,海水因之起波浪;波浪是依着海水而起,并不是实际上另外有波浪,只要无明风止,妄念不起,波浪自然平息,回归原本的平静。这个譬喻帮助自己了解烦恼的本质是虚妄不实。

  以前,起了烦恼,自己总想要分析出个所以然──是某个人、某件事、或某句话……造成的,然而,不断分析、念念相续的结果,反而愈来愈觉得是谁做了什么事,导致自己起烦恼,始终是归咎外境、责怪他人,且愈发觉得这个烦恼是真实的,不仅没有化除心结,反而让自己缠缚在烦恼中。

  明白烦恼本是虚妄后,当觉察到自己起了贪、瞋、痴等烦恼时,就提醒自己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保持当前能知的这念心清楚明白,不再念念相续。从中发现,当以正确的知见看待所面对的境界,知道一切境界是因缘假合,就能较快放下对境的执取,随境而生的贪、瞋等烦恼也就消除了。

  「灵山在眼前,泉涌流不尽,惟有心中佛,觉得是归路。」灵山并非远在天边,当下这念灵明妙觉真心就是。肯定这念心性的可贵,期许自己在修行路上,依此真心,修六波罗蜜,看破境界、烦恼的虚妄,起大乘正信,趋向佛道,不生退怯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