慎独之要


文/见变法师

  何谓「慎独」?「慎」意为谨慎、真诚;「独」意为单一、一个人。「慎独」,意指一个人在独处、无人注意时,一切言语举止都能谨慎不苟,不因无人见而有偷心。

  古德云:「心不妄念、身不妄动、口不妄言,君子所以存诚;内不欺己、外不欺人、上不欺天,君子所以慎独。」能慎独者,必是心诚、心正。所谓「诚于中,形于外」,心念真诚,表现于外的言语、行为必也能诚实不欺、坦荡光明,如:东汉杨震,为官清廉、为人心诚坦荡,从荆州赴东莱郡当太守时,途经昌邑县,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,听闻杨震到来,当即慎重接待;到了夜晚,独自带着黄金十斤前去拜访,杨震当场拒绝,王密劝道:「夜深了,此处无其他人,这些金子您收下来,不会有人知道。」杨震义正言辞回覆:「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说无人知道呢?」其正直磊落,让王密深感羞愧。

  近代弘一大师曾提出「改过十训」,云:「吾等凡有所作所为、起心动念,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,无不尽知尽见。若时时作如是想,自不敢胡作非为。」常以此自我警策。此也提醒学人时时要谨言慎行、防意如城,因果历历分明,万不可掉以轻心。起心动念,一念乖真,业果随现,如:唐朝高僧悟达国师平日持戒精严,只因一念名利心起,即感召已找了十世的冤亲债主──晁错有机可乘,化为人面疮攀附国师膝上来讨债。古之高僧大德只因一念差池,尚负宿报,何况吾等凡夫众生!当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、言语举止,如《诗经》云:「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」

  生活中,如何做到慎独,保持身口意之清净?第一,要具正知见,深信因果之理。第二,以戒为师。依戒而行,身不放逸、口不妄言、意不颠倒。戒是正顺解脱之本,能帮助我们防非止恶、断恶修善、自净其意。第三,时时反省、检讨。以四正勤为导──「已生善念令增长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恶念令断除,未生恶念令不生。」时时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是否清净,在因地上用功,日久功深,自能常保正念、自在作主。

  子曰:「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」能慎独之人,因谨言慎行、表里如一,故二六时中都能真诚坦荡、光明磊落、无所忧畏。《礼记.中庸》载:「《诗》云:『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』故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」又《诗》云:「予怀明德,不大声以色。」为道之人若能落实慎独,端正身口意,不仅能化除心中的烦恼,所展现出的言语举止,深具敬慈和真,亦能感化、摄受众生,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