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与瞋恚


文/星相法师

  什么是慈悲?「慈」者与乐,「悲」者拔苦,「慈悲」意即给与众生安乐,拔除众生的痛苦。什么是瞋恚呢?「瞋」者发怒,「恚」者忿恨,「瞋恚」意为心怀忿恨、气愤发怒。

  一念瞋心起,能烧尽一切善法功德。佛经中记载一则公案:过去有一位阿耆达王,在世时广立佛塔、建寺庙,护持佛法不遗余力,功德殊胜,本应受生天之福,但却在将临命终时,被侍者的扇子打到脸,起了大瞋心,当下气绝便堕入畜生道,变成大蟒蛇;后遇一比丘为其开示佛法,心生法喜,命终后得生至天道。由此公案可知,瞋恚能坏一切善法功德,令堕三涂恶道,危害甚大,我们怎能不戒慎恐惧,时时警惕,消除一己的瞋恚之心呢?

  要如何消除瞋恚之心?长养慈悲心即是最佳良方!昔日,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曾为诸比丘开示:「当行慈心,广布慈心;以行慈心,所有瞋恚之心,自当消除。」又《华严经》云:「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。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」长养慈悲心不仅能消除瞋恚心,修行人欲成佛道,更须发起大慈悲心。

  如何长养慈悲心?一、相信众生皆具佛性,皆当成佛。面对别人的过失或习气,思惟众生皆具佛性、皆当成佛,现在是被业力所障蔽,言行有所不圆满,使自他受苦,当以慈悲包容之心对待,并思惟如何助其改过,转化习气,拔除自他之苦。二、起众生皆是亲眷想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《梵网经》云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。」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生的亲眷,无论今生与我们有缘或无缘,皆当以对待亲眷之心待之,一视同仁。若能如此,则慈悲心自然增长。三、常怀同理心。孔子曰:「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」,众生因我执而有种种自私的行为及想法,无形之中,造成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冲突;若凡事皆能站在对方立场去思惟,同理他人,多反省检讨自己,便能去除我执、瞋恚,长养慈悲心。

  一个有慈悲心的人,心常柔软,心存宽恕,凡事皆存利益他人之心,所结之缘必多为善缘,带给别人的亦多为正向之影响;心常怀慈悲,就不会去做伤天害理、损人不利己之事,如孔子所言:「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」即是此理。修行之人,灭除瞋恚,长养慈悲,以慈悲心度化众生,能令众生毕竟大乐;精进行道,必能成就道业。

 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