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之鑰


文/見材法師

  

  痛苦往往不是來自於事物的本身,而是來自於你對它的看法。大腦科學的研究證實,人們可以藉由理性的思惟,來轉換痛苦的情緒;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想法,來決定自己的快樂。

  一般人看到垃圾,通常會覺得骯髒、污穢、噁心。假如家中垃圾堆積如山,多數人都難以忍受,棄之唯恐不及。然而,對於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人來說,看到垃圾就像看到黃金一樣,反而心生歡喜,希望能全部帶回家中分類處理,以便轉賣獲取錢財。可見,縱使是眾人捨棄不顧的垃圾,從資源再利用的觀點來看,垃圾也會變成愛不釋手的黃金。

  然而,擁有黃金就一定會快樂嗎?佛經中記載,有一次佛陀與阿難尊者經過田間小路,看見路旁有一堆黃金,佛陀對阿難尊者說:「阿難!你看,那裡有大毒蛇。」阿難尊者回答:「世尊!那的確是最凶惡的毒蛇。」當時,一位正在耕種的農夫聽到此番對話,便好奇地往路旁一探究竟,結果看到的竟然是價值連城的黃金。農夫在貪欲心的驅使下,趁四下無人時,便將黃金據為己有,從此過著奢侈的生活。但農夫一夕致富的消息,很快地傳到國王的耳中,國王懷疑農夫不法謀財,便派人將他逮捕入獄,以國法治罪。由此看來,擁有黃金並不一定就會快樂。

  究竟「黃金」是福還是禍?懂得運用黃金,廣修布施、建設道場、供養三寶,不僅能消除自己的慳貪煩惱,亦能利益大眾,可謂福報再增福報。反之,若是固守黃金,慳執不捨,乃至驕奢度日,不僅增長自己的貪欲,黃金也可能變成毒蛇,反過來傷害自己,造成身心的痛苦。

  四祖道信大師云: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。心若不強名,妄情從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」一切外在的人、事、物,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或壞,只因眾生意識心的妄想執著,進而相續分別取捨。心隨境轉,遇到好的境界,就心生貪愛;遇到壞的境界,就心生厭惡,徒增煩惱痛苦。

   若要遠離痛苦牢獄,就得從改變觀念開始,以正思惟看待所遭遇的境界。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猶如一把快樂的鑰匙,提供我們一個正思惟的指引。當遇到惡緣逆境時,可依「報冤行」思惟,一切不如意的事,乃是自己過去所造作的惡因、惡緣所感,如今惡業果熟,當甘心甘受。反省檢討,不怨天尤人,才不會苦上加苦。遇到善緣順境時,可依「隨緣行」思惟,諸法因緣和合所生,善法的成就乃是大眾共同努力所成,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心不生驕慢,才不致樂極生悲。而平日的所作所為,當依「無所求行」,返照自心是否有所希求。經云:「有求皆苦,無求即樂。」了達諸法緣起性空,無一法可得。止想無求,才能解脫煩惱,獲得寂靜的快樂。時時「稱法行」,依自性本淨之理起觀行,修一切善而不執著一切善,三輪體空,銷歸自性,即是莊嚴菩提之道。

   人生所遭遇的一切境界,皆是自己過去造作所招感。痛苦與快樂,亦是自己心念之投射。快樂之鑰,存乎一心。轉妄心為真心,堅住正念,深信因果,以正向、豁達的心胸看待一切人事物,人生何處不自在!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