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大光明 圓滿菩提


文/見伯法師


  

  《孟子‧離婁上》:「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……上無道揆也,下無法守也;朝不信道,工不信度;君子犯義,小人犯刑;國之所存者,幸也。」規矩,法度也。世人一般不喜規矩,視規矩為束縛,然而無規矩,則無從遵循,任意行事,在在處處都是障礙,一事無成。為政者注重典章制度,有制度、有規矩,民眾有依循的標準,生活才能安定,社會才能和諧,國家才能富強;無法禮、無規矩,則民眾無所適從。

  世間法如是,出世法亦如是,佛言:「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」「因依此戒,得生諸禪定,及滅苦智慧。」戒能生定、因定發慧,藉由持戒能獲得佛法的功德利益。尤其是世人貪愛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,藉由戒律,能提醒自己、規範自己、導正自己的行為,遠離諸惡行、遠離諸惡果。不再向外追求、不再沉迷於五欲之中,體會世間法是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,一切有為法皆是「生住異滅」,是「緣起性空」,再多的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最後還是歸空。

  而且五欲之樂並非真樂,而只是身、心的刺激,刺激過多,則變成塵勞,甚至因而生病。不斷地追逐,不斷地造業,不斷增長我執,終將招來更多的苦果,而無法脫離輪迴之苦。

  若能深入了解持戒的意義,不起貪、瞋、癡,不造殺、盜、淫,令身心清浄、自在,則能獲得禪定,啟發自己本具的智慧。如《長阿含經》云:「有戒則有慧,有慧則有戒;戒能淨慧,慧能淨戒……如人洗手,左右相須,左能淨右,又能淨左。」

  修行學佛,初初開始須帶一點勉強,不可聽到要守規矩、持戒律而心生畏懼、裹足不前。《涅槃經》言:「一切眾生雖有佛性,要因持戒然後乃見,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其實佛制一切的戒律,都是為了除去眾生的煩惱執著,若無煩惱執著,這些規矩、戒律就不需要了。如同一個從來都不喝酒的人,跟他說受持「不飲酒戒」,對他來說,這條戒律不會形成束縛,對他一點影響都沒有。

  當我們持守一條戒律清淨了,就從一項煩惱執著中解脫,持守的戒律愈多愈清淨,煩惱執著就愈來愈少,心就愈來愈清淨。所以不可隨順習氣,不可隨順貪、瞋、癡,要能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

  眾生的佛性「如金在礦」,其金性不變,只因塵勞妄想所遮蔽不能顯露,須藉由持戒除去塵勞妄想。猶如煉金須有耐心,不斷地提煉,將雜質除去,金子才能慢慢顯現。同樣地,我們要回復既有的光明與清浄,見到本具的佛性,必須持戒,時時覺察、覺照,令佛性時時現前,日久功深,必能圓滿菩提成就佛道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