覺照得自在


文/見非法師


  

  俗話說: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」工作不如意、家庭不圓滿、學業不順利、色身不健康、乃至於人際關係有許多狀況……一切的一切無不令人感到人生充滿了辛酸,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獲得「自在」的人生呢?

  「自在」,看似簡單易懂卻有深義。許多人誤認爲:隨心所欲、放縱自己的心念、言語和行爲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就是「自在」,如同過去流行的一句話: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?」愚昧地認爲,只要隨順自己的欲望,沒什麼不可以,卻因此或是違反法律,或是影響家庭、學校及社會風氣,甚至違背因果法則,不知道將來要遭受三塗惡道的苦果,這樣的想法和作為,只顧眼前的享受,不知未來苦果,錯認「自在」的意義,實在是沒有智慧。

  想要自在就要持戒,因為持戒的目的是防非止惡,而不造惡業就不會有苦報,也才能真正自在。從身戒到心戒,這念心保持正念,時時刻刻覺察覺照,《心經》云:「觀自在菩薩」——「觀」即是覺察、覺照。菩薩之所以能夠自在,是因爲菩薩時刻都能覺察、覺照自心的每個念頭,當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見到外在的善惡境界時,不受到境界的影響,起種種分別執著,因此身、口、意三業自然而然都能符合戒法及因果之理,不會召感苦果。

  《法句譬喻經》中記載,佛陀時代有位比丘,獨自在河邊樹下修行,但貪念未除,六根對六塵之時,總是妄想不斷,始終用不上功,十二年了還是不能得道,世尊化作沙門來度他。一天,一隻烏龜為了躲避飢餓的狐狸,急忙將頭、尾及四肢收入殼内來保命,佛便藉此向教導這位比丘要「藏六如龜,守意如城,慧與魔戰,勝則無患。」比丘一聽,心開意解,證得阿羅漢果。

  我們修行,應當要收攝六根,就像烏龜遇到危險,知道立刻把頭、尾、四肢縮入殼内一般,同時要看好念頭,就像士兵守城門一樣。在對境的當下,保持覺察、覺照的心——遇到好的事情,知道是好的而不起貪愛;遇到壞的境界,知道是不好的而不起煩惱,不攀緣取捨。用清淨的智慧心面對外境、不為所擾,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就能保住法身慧命、獲得真正自在的人生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